刘维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尽快培强、做大我市生鲜农产品保鲜物流产业”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对您提出的建议以及对我们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您对我市生鲜物流产业发展及面临问题分析准确到位,而且您提出的“将生鲜物流纳入全市物流产业发展的重点,统一规划、布局”、“加大技术研发、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强化农村信息化建设”、“做好电商视角下的物流发展,最大程度发挥生鲜新零售模式的优势”等建议也都对我们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一、烟台市冷链物流情况
一是区位优势明显,政策环境良好。
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北部,濒临黄渤海,与日、韩、辽东半岛隔海相望,是连通环黄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和日韩国际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近年来,国家、省、市高度重视冷链物流发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国办发[2017]29号),将推动冷链物流发展作为推动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鲜活农产品和食品流通安全、实现产业转型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的重大举措。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餐饮冷链物流服务规范》《肉与肉制品冷链物流作业规范》等多项冷链物流行业标准;省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实施方案》(鲁政办发[2018]6号),对加快冷链物流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是基础设施完善,产业优势明显。
烟台市现有水果冷藏库和气调库130余座,全市水产品加工企业近500家,年加工水产品200万吨、产值近300亿元,规模以上加工企业150余个,特别是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来料加工出口基地,烟台具有国际水平的水产品加工企业190家,水产品进出口总量一直保持在80万吨、进出口额22亿美元以上。全市拥有各类干线运输冷链车2000余台,冷链城配车辆400余台,冷藏运输车数量居全省之首。
三是冷链技术逐步推行,标准体系日趋完善。
烟台市农产品冷库建设进入一个新的调整和建设发展期,冷库类型呈现多元化发展,技术先进的专业型冷库发展势头良好。全市冷库建设呈现土建单体多层冷库和现代化钢结构单体拼装库并头发展趋势,自动化立体库建设开始启动,冷库服务由单纯的“储藏型”冷库向冷链物流型转变,制冷工艺从传统的高温、低温型向预冷、气调、超低温、速冻等多种类型发展。冷链运输车辆也在向高温、低温和蓄冷保温各细分温区发展,恒温控制运输和真空预冷技术迅速推广。据了解,全市100%的冷库装有实时温度监测设备,95%以上的冷链运输车辆装有GPS,用于车辆定位、油耗记录、温度数据记录等。烟台有关重点冷链设备服务企业积极参与了国家有关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的标准制定,行业协会牵头积极开展物流领域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制定工作。
二、烟台市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是冷链流通率不高。
目前我市冷链综合流通率为25%,全市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分别为18%、25%、48%,仍有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动物性食品的冷链流通率达100%,果蔬冷链流通率达90%以上,生鲜和冷加工食品的综合冷链流通率达到95%以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市冷链物流仍存在巨大提升和发展空间。
二是冷链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结构性矛盾突出。
冷库设施发展相对较快,但贮藏型冷库多,低温加工配送中心等建设相对不足;产品源头的产地预冷严重缺乏,农产品生产基地气调库严重短缺,很多农产品无法进行预冷处理,导致运输损耗较大,甚至造成腐烂损坏变质;在技术要求更高的果蔬等农产品冷藏保鲜方面,大大落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冷库建设与实际需求不匹配,一方面产地冷库建设相对滞后,另一方面部分区域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冷库利用率低、低价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现象;冷藏运力不足,运输、配送环节温控手段粗放,冷藏运输及配送过程缺乏监控,难以满足全程冷链运输需要;冷藏货物的装卸和进出冷库过程大部分处于断链状态;全程温控系统和质量溯源系统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三是存在冷链“断链”缺乏完整产业链。
欧美加日等冷链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实现95%以上的生鲜农产品冷链流通率。就烟台而言,冷链物流“断链”问题比较严重,其原因很复杂,除社会及环境的原因之外,冷链本身技术装备和管理的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断链”。技术方面的“断链”主要是指:设备损坏、设备中断工作、设备不正常运行。因此冷链技术装备水平必须有所保证,同时必须实现有效的监控、管理、检测和维修。冷链技术的全程跟踪,可以对冷链物流实行有效跟踪监测与监管,避免“断链”。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建立有效的、系统的监管体系。冷链的管理不仅重在防止“断链”,防止冷链温度过大也是管理的重点。而在烟台市现有市场中,很多农产品极易发生腐烂现象,其原因就是这些产品在冷链物流过程中温度变化大,从低温的环境进入到不合格的冷链物流环境,期间如果温度达不到要求,就极易使产品品质发生变化。
三、加快烟台市冷链物流发展的措施
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市发改委作为物流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尤其是冷链物流发展,近年来,我委将物流重点企业纳入市级服务业载体培育“2211”工程名单,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烟政发〔2014〕25号)、《烟台市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6-2025)》《烟台市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今年3月份,我委将抗疫情、保民生做出贡献的有关物流企业纳入2020年度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
二是推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以《烟台市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6-2025)》研究确定的“5园区、10中心”物流空间体系和全市重要仓储物流基础设施为依托,引导冷链物流企业转型升级,鼓励预冷设施和冷藏库配套建设,推广移动式预冷装备,实现鲜活农产品采后及时预冷和多品种多产地利用,提高设备利用率,发展“一库多温”和“一库多用”。支持建设一批公共性的冷库设施,开展社会化的冷藏服务。
三是加快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
一是支持相关行业协会推动《物流企业冷链服务要求与能力评估指标》、《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规范》等关键入门标准的宣贯推广和行业评估认证;二是加强冷链物流各环节及产业上下游单位,在有关设施设备、工程设计安装,数据采集、数据交换、信息管理等方面,加强标准的制定和宣贯,并对全省参与标准修制定的企业给予支持和奖励;三是引导和鼓励供应商、冷链物流企业、商超等相关单位使用标准载具,鼓励企业开展标准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