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小林“悄无声息”地被骗了6000元。疫情期间小林在网上花6000元购买了一个游戏账号,结果钱转出去了,游戏账号却被卖家改了密码,微信也被拉黑了。随着近年高速无线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游戏在手机端盛行。与此同时,与网游相关的交易也成为骗子“集散地”,从游戏账号、游戏装备、虚拟游戏货币,甚至代练升级账号等级等都可以进行交易。不惜花重金购买高级游戏账户或装备的人不在少数。“土豪”兄弟6000元“送”账号,读大三的小林迷上一款名为“梦幻西游”的网络游戏。不仅如此,他还在游戏中交到一个新好友。这名好友不仅带他练级、刷装备,还经常送一些材料货币给他,有时还会叫小林帮忙代练、做任务。登录上对方账号的小林发现好友“包裹”里的豪华装备,决定要追随“土豪”的脚步。没过多久,两人就加了微信称兄道弟。1个月后,“土豪”兄弟在一次聊天时“无意”透露出想卖号退圈的意图:“我年纪大了,玩不动了。你说8800元会有人要吗?”登录过对方账号的小林了解对方的“身家”,这个账号的累计投资金额绝不低于数万元。想到这里,小林主动提出想买对方的账号,只是自己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土豪”好友当即表示:“我怎么能赚兄弟的钱,6000元,这号就当半送你了,你什么时候有钱直接微信转我就行。”想到“兄弟”如此爽快,小林即刻和朋友借钱凑了6000元,表示自己随意卖几件该账号里的装备就能立马还钱。喜提账号当晚,小林登录体验了一番,发现价值最高的几件装备还在“时间锁”期限内,无法转移变卖,但来日方长,小林并没在意。就在小林第二天打算再次登录时,发现账号密码已被更改,自己无法登录。他想问“好友”讨个说法,却已被拉黑。
其实,所谓的“土豪”兄弟后经警方查证,犯罪嫌疑人洪某,1997年出生,与被害人小林年龄相仿。未受过高等教育的他很早就辍学出来务工,多年来一直居无定所,以打零工为主,唯一的休闲娱乐就是网游。洪某物色的第二个诈骗对象和小林有相似的身份背景,被民警抓获时,他正用同样的手法从另一名被害人处骗取4000元。
警方同时发现,此类案件的被害人多为30岁以下青年及未成年人。他们有比较明显的共性。
一是好奇作祟。此类人群年轻,愿意接触一些网游、虚拟交友等新事物,对这些新事物的接触有限,当“好奇”遇上“小白”,一个个打开的钱袋子就展露在骗子面前。二是虚荣作祟。比如大三学生小林爱好在虚拟世界中满足年轻人精神世界的需求,遇到一个带自己练级、送自己装备的好友,可以让自己在游戏世界呼风唤雨、受到他人崇拜时,他深陷其中。三是义气作祟。因为一起“战斗”过,涉世未深的被害人从未怀疑过相识不过月余的“兄弟”。四是贪念作祟。通常有两类人会买卖游戏账号和装备——特别有钱的和特别没钱的,前者求速成,后者则赚钱倒卖,俗称“黄牛”。
烟台网警提醒:
除了选择正确的网游交易平台,更要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要轻易提供自己的微信、QQ账户及密码,以及各类验证码。未成年玩家的家长应当告诫孩子,防止沉迷游戏,并向他们讲述案例,提高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