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06000042603877/2006-36110 成文日期: 2006-07-08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组配分类: 政府公报
公报期号: 2006年 第8号(总第37号) 文件类型: 市政府文件
烟台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港口发展的意见
烟政发〔2006〕7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全面实施《港口法》,贯彻落实交通部《关于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指示精神进一步推进沿海港口发展的意见》和全省沿海港口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抢抓发展机遇,实施赶超战略,推动全市港口更快更好地发展,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港口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基本思路。立足于服务山东半岛城市群、加工业制造基地和北部沿海经济产业带的建设,以调整和优化港口结构为主线,突出深水、大型、专业化和集装箱码头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港口结构,形成以烟台港西港区、芝罘湾港区、龙口港区为核心港区,各港区分工协作、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特点鲜明、功能完善、互为补充、信息畅通、优质安全、便捷高效、文明环保的大型规模化、专业化、综合性港口群,逐步将其建设成为环黄渤海、面向东北亚地区的区域性、现代化大型枢纽港口,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重点实施一、二、三、四目标战略,即将烟台港构建成为一个黄渤海和东北亚地区区域性大型枢纽港口,加快港口结构和临港产业结构两大调整,强化装卸仓储、引领产业和物流集散三大功能,构筑集装箱、原油液化、矿石、煤炭四大运输体系。工作中要集中精力加快建设烟台港西港区、龙口港区、蓬莱东港区三个大型深水港区,着力打造烟台港西港区和龙口港区二个亿吨港区。争取到2010年,全市港口吞吐量达到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0万TEU,其中烟台港集团有限公司吞吐量达到1.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80万TEU。到2020年,全市港口吞吐量达到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00万TEU,其中烟台港集团有限公司吞吐量达到2.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00万TEU。

(三)近期建设重点。“十一五”期间,在搞好芝罘湾港区改造的基础上,抓紧建设芝罘湾港区三突堤集装箱码头、烟台港西港区一期工程20万吨级散货码头、龙口港区5个10万吨级煤炭和通用散货泊位以及烟台港西港区、龙口港区、莱州港区液体化工码头等一批重点项目,与港口码头同步建设好航道、防波堤、锚地等港口公用设施,并建设完善铁路、公路等综合运输网络和体系。新增吞吐能力1.5亿吨、200万TEU,新建港口航道85公里、防波堤11.5公里,蓬莱、莱州港区航道提高到5万吨级,芝罘湾港区、龙口港区航道提高到15万吨级,烟台港西港区航道提高到20万吨级。

二、科学规划,合理定位,优化配置港口资源

(四)立足长远,科学制定港口总体规划。港口总体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等规划相协调,本着港口优先的原则,对港口规划岸线预留出充分的海域、陆域,以满足临港产业发展需要。维护港口总体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确保港口岸线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布局。严格岸线审批,按照“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原则搞好岸线的使用管理,避免低层次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鼓励、保护有序竞争,形成合力,共同创造对外竞争优势。在港口总体规划区内建设港口设施,须经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按国家有关规定,报相关部门核准或审批;严禁在规划港口水域范围内新增海上养殖、新建水上设施。

(五)突出重点,合理定位各港区功能。

——芝罘湾港区,围绕老港区改造和功能调整,主要保留集装箱、客滚运输、铁路轮渡、旅游码头(包括游艇码头和国际邮轮码头)四大功能,其它大宗散杂货将逐步转移到烟台港西港区。建设现代化的客滚运输服务中心,提供优质、安全、高效、一流的服务环境,促进客滚业健康、稳步发展;加快三期工程(二阶段)集装箱码头、三突堤集装箱码头建设,建成一批第四代、第五代集装箱泊位,并将现有散杂货码头逐步改建为集装箱码头,大力开展内、外贸集装箱业务,努力建成东北亚地区集装箱干线港。

——烟台港西港区,围绕建设大宗散货、液体石油化工、杂货、集装箱、修造船五大功能区,承接芝罘湾港区功能转移,大力发展以矿石、煤炭、原油、化肥、建材为主的大宗散杂货进出口,并为临港产业配套服务,尽快建成烟台港的核心港区。主要建设5—20万吨级、30万吨级大型专用泊位。

——龙口港区,重点开展煤炭、以氧化铝为主的有色金属矿石、石油化工、粮食储运等中转业务和集装箱喂给运输,为临港产业配套服务。积极推进德龙烟铁路建设,大力发展煤炭出口,争取将其建设成为我国北煤外运的重要出口通道。主要建设5—15万吨级的煤炭、液化、粮食等专用泊位。

——蓬莱东港区,在积极发展客滚运输的基础上,主要根据临港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要求,突出专业特色,争取建成以木材为主的建材集散中心;适当时机建设大型液体石油化工码头。近期要保护好港口预留岸线和后方腹地。主要建设5万吨级以上泊位。

——莱州港区重点发展液体石油化工中转及其临港产业。主要建设5万吨级泊位。

——蓬莱栾家口、海阳等港区,根据临港产业发展要求,积极发展货主专用码头,主要建设1-5万吨级泊位。

(六)优化配置港口资源,增强整体竞争力。以市场为导向,综合运用市场、行政等手段,对港口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提升整体竞争力。鼓励各港口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以合资合作为主要形式,对港口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进一步放开市场,鼓励与外商进行合资合作建设、经营港口,积极探索组合港、战略联盟等形式,开展跨行政区划、跨行业、跨所有制合作。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港口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七)关于税费问题。“十一五”期间,烟台港集团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市级分享部分、西港区内经营的企业缴纳的税收收入市级分享部分、西港区建设需要出让土地的出让金市级分享部分、烟台港集团上缴的海域使用金市级分享部分,全部返还烟台港集团,用于港口和公用设施建设。烟台港芝罘湾港区改造开发,除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用地以外,收益全部用于西港区建设。烟台港集团开山填海形成的土地,办理土地出让手续,开山填海费用抵顶土地出让金。

(八)关于土地使用问题。烟台港西港区建设可以作为市政府重点项目,采取划拨方式使用土地。烟台港集团公司新增建设用地,原则上办理协议出让手续。存量划拨土地,有计划地补办出让手续,土地出让金作为国有资本注入企业,不改变为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的,由烟台港集团按规划改造开发或合资合作;需改变为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的,应采取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供地,土地收益返还烟台港集团,用于烟台港西港区建设。

(九)关于海域养殖问题。逐步清理烟台港规划港区内海域的养殖,不再发放养殖许可证。

(十)关于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尽快建设完成烟台港西港区开发、建设、经营所必需的水、电、气、通讯等配套项目,建设好港区污水处理系统,将污水统一排放到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并免收烟台港西港区给排水增容费。有关基础配套设施由开发区管委负责建设至西港区边界,港区内部分由烟台港集团负责。

(十一)关于烟台港西港区港内铁路专用线占用土地享受的政策问题。烟台港西港区港内铁路专用线享受蓝烟线引入烟台港西港区铁路的政策,待国铁关于进港铁路有关政策确定后,参照执行。

(十二)加强资金的监督和管理。返还资金作为政府的资本金,财政、审计、国资部门要加强资金监督,确保用于港口和公用设施建设。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港口公用设施的规划和管理。

上述政策延伸扩大到烟台港集团公司整体(包括芝罘湾港区、蓬莱东港区和龙口港区,以及今后整合到集团公司的其它港区)。各港口县市区应参照市里的做法,制定出台相应的政策扶持措施,推进港口发展。

四、推进科技进步,实施大通关战略

(十三)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学习引进国内外先进港口的经营经验,坚持科技兴港理念,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港口科技进步,推动港口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鼓励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推广应用,加快港口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不断提高港口作业的自动化、现代化水平,提高科技含量和作业效率。

(十四)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加快烟台航运服务中心建设,海关、海事、检验检疫、边防以及港口行政管理、金融等部门和单位要实行集中办公。建设烟台口岸电子通关综合服务系统,提高口岸服务水平和综合服务效能。

(十五)加快港口信息网络化建设。建立一个全市范围内港航企业、贸易企业、管理机构等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为航运市场提供完整高效、运行安全的信息网络系统,重点搞好EDI系统建设,实现数据信息快速传递。推行全天候通关制度,最大限度缩短通关时间,提高通关效率,精简通关环节和手续,实行一票输入多部门、多环节共同使用,推行“多点报关、闸口放行”的通关新模式。

(十六)积极争取“区港联动”政策。实施“区港联动”有利于充分发挥烟台出口加工区的政策优势,拓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四大功能,促进港口物流、保税与大宗货源开发,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实现港口与保税物流、临港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措施,积极做好争取工作。

五、加强服务设施建设,改善港口集疏运条件

(十七)加快港口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进蓝烟铁路至烟台港西港区铁路、德龙烟铁路和北部环海高速公路建设,打开三大集疏运通道,解决港口集疏运瓶颈,推进港口腹地向中西部延伸,实现港口出口煤炭、进口金属矿石等大宗散货的良性循环。加快龙口、莱州、蓬莱等港区的进港铁路建设。加快各港区疏港公路建设。

六、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和现代物流业,实现港口与城市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

(十八)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充分发挥我市港口群的优势,利用各港后方陆域开阔的特点,抓住我国能源、原材料大量进口,以能源、原材料加工为主的产业逐步向沿海转移,以及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在烟台港西港区、蓬莱东港区、龙口港区、莱州港区、蓬莱栾家口港区和海阳港区等港区后方分别规划10—30平方公里临港产业区,着力发展以石油化工、冶金、船舶修造和海洋工程机械、汽车、专用机械、电子信息等为主的临港产业,逐步形成液体石油化工产业链、冶金工业产业链、船舶修造业产业链、汽车制造业产业链和电子信息产业链,建成以港口为支撑的产业中心,促进北部沿海经济产业带的快速发展,为全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动力。

(十九)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结合各港特点建设几个大型物流园区,逐步实现从传统的装卸运输中心转变为物流中心、从传统物流企业向综合物流企业转型。芝罘湾港区以集装箱堆存、检测、分装等为主,建设大型集装箱中转站;烟台港西港区适应港区发展和临港工业需要,在巩固完善传统化肥、粮食、水泥出口等交易环境的基础上,在港区后方规划建设大型综合物流园区和具有货物配载、配送功能的配送中心;龙口港区以目前的海达物流园区为基础,进一步扩大场站规模,以集装箱、散杂货仓储、堆存为主,逐步形成集物流、保税、出口加工和港区四区合一的大型园区;利用现有木材加工产业和木材专用码头的优势条件,将蓬莱东港区建成北方木材加工、销售中心;莱州港区建成以液体石油化工为主的仓储、运输中心;蓬莱栾家口及海阳等港区根据港口发展配套相应的物流服务业。

七、深化改革开放,强化经营管理

(二十)深化港口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政企分开,强化政府港口管理职能,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要尽快制定港口航道、锚地、防波堤等公用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办法,采取政府和企业等多方筹措资金的办法,搞好港口公用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保障港口公用设施与港口建设的同步进行。要按照交通部《关于我国港口引航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搞好引航体制改革,建立一个管理统一、安全引领、公平服务、高效廉洁的港口引航体制,为港口企业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发展环境。

(二十一)加快国有港口企业市场化进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建立多元化经营主体,加快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步伐,形成新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融资机制,有条件的港口企业要积极争取上市融资。

(二十二)进一步扩大港口开放。创造良好环境,吸引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大财团以多种方式参与建设经营港口、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为港口发展筹集更多资金、提供更多稳定货源,形成新的竞争发展机制。

(二十三)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以优化服务、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目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不断提高经营效益和职工收入。进一步增加航线数量和航班密度,加大经营揽货力度,采取更优惠、更灵活的经营方式吸引更多货源。以设立内陆集装箱场站等方法,推进港口腹地向内陆地区延伸,扩大腹地范围。

八、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港口更快更好发展

(二十四)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港口发展的组织领导,市政府决定成立烟台市港口发展委员会,由市政府分管市长任主任,市发展改革委、国资委、财政局、交通局、规划局、建设局、国土资源局、海洋与渔业局、口岸办、环保局、港航局、海关、检验检疫局、海事局、边防检查站、烟台港集团及各港口县市区、开发区管委、出口加工区管委等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制定港口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协调解决港口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重大问题提交市政府常务会研究。

(二十五)强化部门配合,提高服务质量。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以港兴市”的思想,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港口发展。要强化服务观念,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全力支持港口发展。有关部门对港区内建筑项目的审批,要按经济园区投资项目的审批模式运作,在符合港口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原则上两个工作日之内给予批复。

(二十六)建立完善考核机制。市国资委等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国有港口的考核奖励办法,从港口发展水平、经营业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职工收入水平等方面,加大对国有港口企业的考核,以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推动港口健康快速发展。

 

附件:烟台市港口发展委员会成员名单

 

二〇〇六年七月八日

 

附件:

 

烟台市港口发展委员会成员名单

 

主  任:刘筱杰(烟台市副市长)

副主任:孙承贤(市政协副主席、发展改革委主任)

成  员:李永乐(市政府副秘书长)

张润升(市国资委主任)

叶文君(市财政局局长)

权良宝(市交通局局长)

孙万升(市规划局局长)

徐维胜(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高庆波(市建设局局长)

姜清春(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

王瑞祥(市环保局局长)

于慧敏(市口岸办主任)

杜福堂(市港航局局长)

王  中(芝罘区区长)

付广照(牟平区区长)

董希彬(龙口市市长)

刘炳国(蓬莱市市长)

杨洪旭(莱州市市长)

邹长清(海阳市市长)

吴德强(长岛县县长)

苏 智(烟台开发区管委副主任)

宋家来(烟台出口加工区管委主任)

边佩全(烟台海关关长)        

杨俊峰(烟台检验检疫局局长)

王俊波(烟台海事局局长)             

徐  骏(烟台边防检查站站长)

周  波(烟台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交通局,权良宝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