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会在群里或者朋友圈里经常看到最新“高科技”AI算命。仅仅通过手机上传一张正面照片,给出一些个人信息,短短数秒就能收到面相评分和命运报告,号称“准确率达95%”“能看透你的一生”。
“AI算命”打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旗号,在朋友圈刷了屏。有人笃信不疑,说马云、李诞的照片算得“神准”;也有人嘲笑算命的人工智能并不“智能”,传个机器猫的照片也能说得神乎其神。
从表面上看,以“AI算命”为代表的网络迷信,似乎是在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技术进行图像统计分析,并按照程序输出模板结论。但仔细推究,其内核依然是迷信,本质仍是依靠笼统的、一般性的描述来让人信服,对应着心理学上的“巴纳姆效应”——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自己。正因此,对待不断改头换面的网络迷信,既应强化硬的一手,加强治理,坚决惩治相关违法违规行为;也应注重软的方面,加强引导,从根源上铲除封建迷信的土壤。
破除网络迷信,监管必须与时俱进,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前不久,安徽某地公安机关侦破了特大系列网络迷信诈骗案,抓获涉案人员100名,涉案金额逾5000万元。这启示我们,无论迷信生成多少新变种,一旦滋生危害,相关监管措施都应及时跟进,彻底斩断黑色利益链。与此同时,除了事后的惩处,也应强化网络平台的主体责任,对用户进行必要的提醒和约束,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烟台网警提醒:
一、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远离封建迷信。
二、只有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用汗水去浇灌梦想,才能收获梦想成真的一刻。
三、遇到犯罪行为,请立即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