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镇”、“全国千强镇”、“全国重点镇”、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省级生态镇、“乡村文明行动”省级示范乡镇、山东省旅游强乡镇、好客山东·最美乡镇……这样一张张闪亮的名片均来自龙泉镇。
龙泉镇以温润的龙泉汤千年温泉而闻名于世,辖有52个行政村,2.45万人口,总面积120平方公里。近年来,龙泉镇着力以高端规划为引领,立足境内山、泉、湖、河“四位一体”的旅游资源,依托养生养老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温泉养生文化、将军文化、状元文化、胡同文化等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打响乡村旅游活动品牌,倾力打造乡村文化振兴样板乡镇。记者 杨鑫 通讯员 杨梅 蔡宁 摄影报道
以田园文化激活乡村旅游发展引擎
高标准的硬化街道、鲜艳亮丽的花朵分布道路两旁,全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1处1500平方米的新建绿化景观,还有新建成的生态文体广场……说到这,很难想象这是一处“屈居”大山深处的小乡村,而这仅是龙泉镇马家都村的蜕变一隅。近年来,马家都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两委班子真抓实干,开拓创新,致力于村庄文化建设,共投入资金190多万元,对全村环境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整治,对全村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的建设,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将马家都村打造成带有地标特色的旅游村,先后获评省级乡村文明示范家园、市级生态文明村、省级传统村落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龙泉镇以山水宜居、温泉养生为特色,持续打造乡村旅游连片区、精品旅游路线、特色乡村旅游点。在龙泉镇西部,打造枣园夼乡村旅游连片区,开展休闲养生文化节、将军谷踏青节、将军谷甜杏采摘、北大川露营、德和食用菌研学游等旅游活动;在龙泉镇驻地片,打造龙泉汤、河北崖、马家都等旅游特色村,开展温泉游泳大赛、胡同文化节、拔花生刨地瓜农事体验、龙泉绿茶基地研学游等特色活动;在龙泉镇北部,打造南岘、丁家庄等旅游特色村,开展桑葚采摘、樱桃采摘、甜瓜采摘等采摘活动;在龙泉镇东部,依托双百山项目及河里庄村,开展状元文化节、穿越双百山徒步行等特色活动。
以养生文化保障镇域经济持久活力
8月1日,安德利·崑龙温泉已正式营业,以“华清第二汤”的美誉再次华丽起航。自试运营以来,崑龙温泉以完备的设施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广大游客的一致认可,这标志着龙泉镇温泉产业的再次提档升级。“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全部完工,一期项目集温泉、客房、餐饮、商务功能于一体,其中温泉功能包括养生温泉区和动感温泉区,可同时接纳游客5000余人次。”安德利·崑龙温泉旅游景区总经理告诉记者。龙泉镇温泉历史底蕴深厚,崑龙温泉项目建设之初就立足于打造胶东高端温泉龙头品牌,势必将成为烟台有一张靓丽的“金名片”。
龙泉镇党委、政府按照“养生游、文化游、生态游”的功能定位,以养生项目激活全域旅游发展引擎,加快建设集温泉养生、医疗养生、文化养生、运动养生、休闲养生等五位一体的旅游养生度假复合平台,引进崑龙温泉、龙泉绿茶基地、将军谷、双百山等多家旅游养生项目。同时,将龙泉镇乡村旅游点与昆嵛山、龙湖、威海多福山、菜根香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等景区穿点成线,开展周末一日游活动。合计开展乡村旅游活动百余场,吸引了国内外游客200余万人次。近年来,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品”思路,进一步打响“龙泉绿茶”、“马尾提豆腐”、“泉香金米”、“一农原”蒲公英茶、“山乡蜂农”等农产品品牌通过旅游带动农副产品销售达4000万元。
以家风文化涵养全国文明镇域神韵
“少怨言 多笑语 耐得劳 吃得苦……”走进龙泉镇邹家庄村,家风家训文化墙映入眼帘,不足五岁的儿童跟着自己的母亲有板有眼地念道。近年来,龙泉镇以邹家庄村进行挖掘传承家风家训为试点探索,在邹家庄村,到处都可以看到写有“家庭和睦、团结邻里”、“孝老爱亲、言传身教”的家风家训文化墙,家家户户都悬挂家训展示牌。同时邹家庄村开展家训征集活动,把各户家训汇总成册,每户一本,留存住邹家庄村优良的家风家训文化。村民在休闲之余,喜欢凑在一起,讨论一下自家的家风家训,好家风、好家训已经成为引领村庄文明的新风尚,而这便是龙泉镇以家风文化涵养文明村镇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龙泉镇党委、政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创新“三个五”工作推进机制,开展“龙脉传家训、泉养育家风”活动。利用龙泉镇级文明实践分中心,邀请省、市、区各级专家学者和镇域内优良家风传承人组成宣讲队伍,将树立廉洁家风内容纳入课程安排。引导镇中心小学、镇中心幼儿园将家风文化教学与学生家庭教育工作、德育工作相结合。将区妇联发起的“美丽人家”评比与“龙泉好人”评选相结合,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运用好大喇叭“村村响”和LED显示屏“村村亮”工程,播放山东省家庭文化研究会专家王天仁等授课音频。抓住龙泉镇编纂镇志契机,组织专家对家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考证,对全镇优秀家风故事进行汇编。截至目前,全镇52个村全部确定了村训,全镇8600户全部确定了家训,推荐上报优良家风传承人候选人42人,努力打造德风化雨文明龙泉,擦亮“全国文明镇”的金字招牌,为全区、全市的文明发展贡献“龙泉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