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0600004260221Q/2018-25528 成文日期: 2018-06-05
发布机构: 海洋与渔业局 组配分类: 经济建设

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32391号提案的答复

日期:2018-06-05      来源: 海洋与渔业局

字号:

九三学社烟台市委:

您提出的“关于烟台市海岛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烟台市濒临渤海、黄海,海岸线长1038.14公里,全市共有海岛230个,占山东省589个海岛的39.05%,其中有居民海岛15个,无居民海岛215个,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81个,海岛总面积67.98平方公里,海岛岸线长272.54公里。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海岛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和战略地位。近年来,烟台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海岛管理工作,始终坚持陆海统筹、保护优先和绿色生态发展的用岛理念,科学编制规划,加强海岛保护和整治修复力度,海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明显改善。

一、海岛保护与利用情况

(一)开发利用情况

全市有居民海岛中,县级驻地海岛1个、乡级驻地海岛8个、村级海岛6个,陆岛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县及乡镇驻地所在的海岛都已纳入了各级政府的相关规划。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类型主要有农渔业用岛、旅游用岛、风电能源用岛、国防用岛等。有48个无居民海岛已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占无居民海岛总数的22.33%,其中,农渔业用岛23个,建有养殖或看护设施,如担子岛、烧饼岛等;旅游用岛11个,已开发作为旅游或景观海岛,如高山岛、宝塔礁等;交通用岛2个,用于桥梁或港口建设等,如海阳鸭岛等;公共服务用岛10个,主要用于助航导航或海洋气象观测等,如小山子岛、千里岩岛等;部分海岛还具有国防用途。受缺电、缺水和陆岛交通不便等条件制约,大部分无居民海岛尚处于原始自然状态。

(二)海岛保护情况

1、坚持保护优先,完善海岛保护规划体系。我市编制实施了《烟台市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烟台市海岛保护规划(2015-2020年)》、《烟台市海洋生态红线区规划》、《烟台市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规划》等相关规划,不断完善海岛功能定位,积极引导海岛及其周边海域产业布局,全市海洋生态红线区划定面积达到管理海域面积的40%以上。海洋规划成果已纳入城市规划展览馆,集中展出涉海规划、海洋经济、海洋文化、大国重器海洋装备以及海洋灾害、极地科考等发展成就,通过图表文字和宣传片展示,普及海洋知识,增强社会各界的海洋国土意识和对海洋权益和海洋保护的忧患意识。

2、加强海岛保护,开展保护区建设。我市已建成省级以上海洋与渔业保护区31个,保护区面积达2571平方公里,占全市管理海域面积的21%,涉及海岛的自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共9个,有198个海岛纳入了保护范围,涉及海岛周边海域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4个,保护海域面积158平方公里。其中,国家级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我市累计投入各类保护区建设资金4000多万元,用于保护区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监控体系建设等工作。

3、完成无居民海岛调查,推进开发利用试点。完成全市500平方米以上无居民海岛基本调查,出版了《烟台市海岛图集》。开展无居民海岛地名普查,完成有居民海岛户籍材料调查、无居民海岛使用情况登记和边远海岛开发情况统计。建立完善海岛统计报表制度,开通海岛动态监管系统,充分利用海岛基础信息数据库,为海岛保护与管理提供服务。推进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试点,担子岛列入国家首批可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名录,担子岛、千里岩岛和土埠岛保护与利用规划公布实施。

4、加大资金支持,开展海岛岸线整治修复。建立了全市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项目库,储备整治修复项目48个,总投资约64亿元。争取各级海域使用金和生态损失补偿费专项资金支持,全市在建40个整治修复项目,总投资21.92亿元,整治修复岸线约66.26公里。其中涉及海岛的项目有13个,总投资5.29亿元。担子岛、崆峒岛、喉叽岛、麻姑岛、长岛长山尾、砣矶岛、北长山岛等海岛整治修复项目已经完成,总投资1.4亿元的长岛县无居民海岛开发与保护示范项目主体完工。市区黄金海岸和长岛半月湾荣获“齐鲁美丽海岸”称号,南长山岛、大黑山岛、砣矶岛和崆峒岛荣获“齐鲁美丽海岛”称号。

二、海岛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一是海岛管理是系统工程,涉及部门较多,缺少强有力的跨部门协调管理机制。二是海岛远离大陆,监视监测受天气影响较大,难以做到及时监控违法用岛活动和环境污染突发事件。三是海岛证的法律地位没有被认可,不能代替土地证开展规划建设审批,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受到制约。

2、生态环境比较严峻。一是部分海岛历史上围海养殖、炸礁挖岛、海滩挖沙等活动比较普遍,破坏了海岛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整治修复难度非常大。二是部分海岛用于风电建设,导致鸟类数量减少,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物多样性降低。三是海岛周围海洋溢油污染事件频发,长岛附近海域受灾最重,不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而且海岛、海域污染严重。

3、基础设施亟需完善。一是海岛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垃圾和污水处理率较低,影响到海岛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海岛旅游资源的开发。二是海岛新能源开发结构不合理,风能资源开发较多,潮汐能、波浪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还处于实验阶段。

4、产业发展比较粗放。一是海岛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升级,传统渔业还是主要优势产业,休闲渔业、海洋文化和海洋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与传统渔业融合发展水平偏低。二是海岛产业对资源消耗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存在环境污染大、技术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等问题。

三、下步工作

1、实施海岛综合管理。省级层面,配合做好山东省无居民海岛管理条例立法进程,对无居民海岛实行统一审批,分级管理。市级层面,加强部门间协商合作,逐步实现海岛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大海岛基础设施投入,推广潮汐能、波浪能等可再生新能源和海水淡化利用示范项目,改善海岛人居环境。充分利用“6.5海洋日”和“海盾”、“碧海”执法行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要求,加强海岛保护宣传和海岛综合执法,规范海岛开发利用,营造良好的海岛保护意识和开发利用秩序。

2、加大海岛保护政策扶持力度。建立海岛管理政策性扶持机制,在用海用岛政策上着力保障生态旅游、现代渔业、海洋文化等生态友好型产业转型发展,鼓励支持海岛发展循环经济。根据《全国生态岛礁工程“十三五”规划》,重点推进长岛生态保育、生态景观、宜居宜游和科技支撑四大类生态岛礁工程。强化科技与信息支撑,继续增加在海岛规划、海岛生态保护、海岛环境监测、海岛监察执法等方面的资金和科技投入,建立“智慧海域”,完善海岛使用、自然保护区等基础数据库建设,为海岛生态保护、海岛资源合理开发和管理提供支撑。

3、加强海洋保护区建设。开展海岛生态监测、科学研究、资源增殖放流和生态旅游,促进海岛保护区绿色健康发展。根据海岛资源禀赋,有序开展海岛生态系统类海洋保护区选划工作,进一步扩大海岛保护范围和保护区面积,促进海岛保护与利用并重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长岛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明确长岛海洋生态保护红线,整治修复自然岸线,科学实施海洋牧场和人工鱼礁建设,合理布局养殖用海活动,保护长岛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打造蓝色生态之岛。

4、促进海岛经济融合发展。推进渔业与旅游业、文化、体育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开发休闲垂钓、海上采摘、观赏鱼等休闲渔业产品。深挖长岛“渔家号子”、胶东渔家民俗文化等渔家文化、非遗文化,引导渔家乐向精品民宿转型升级,做大长岛渔灯节、海鲜节、“渔夫垂钓”大赛等品牌活动。鼓励引导海钓基地和休闲渔业基地开展旅游业务,鼓励休闲渔业骨干企业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