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浩斌、王栋、迟力夫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打造有品质、有竞争力的文化旅游的建议”收悉,现回复如下:
首先感谢各位代表对烟台市旅游发展所提的宝贵建议。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和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市立足底蕴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坚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战略,文化旅游发展取得引人瞩目的成绩。2017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7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总额 940亿元。我市再次荣获“最佳避暑旅游城市”称号,获评“2017年度中国最具生活品味旅游城市”,位居2017中国全域旅游魅力指数排行榜地市级第4位。
一、文化旅游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顶层设计,指导文旅产业共赢发展。坚持文化旅游融合理念,实现旅以文兴、文以旅活。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意见》,编制了《烟台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烟台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正在编制《烟台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昆嵛山至长岛滨海一线文化旅游专线规划》,对文化旅游资源挖掘整合、文化旅游发展布局做出了科学规划。
(二)促进产业融合,构建特色旅游产品体系。按照“旅游+”的理念推进旅游与一二三产的融合,加快旅游供给侧改革,挖掘开发了一批体现烟台特色的旅游产品:以海阳、蓬莱国家级和龙口南山等8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为龙头的滨海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以长岛、蓬莱海上游以及市区环岛游等为代表的海上旅游产品,以昆嵛山、蓬莱阁为代表的仙道文化旅游产品,以张裕国际葡萄酒城、君顶酒庄为代表的葡萄酒旅游产品,以张裕公司、招金集团、欣和食品为代表的工业旅游产品,以栖霞艾山、莱山雨岱山、塔山、海阳林山、蓬莱艾山为代表的温泉滑雪旅游产品,以长岛妈祖节、开发区渔灯节、莱州面塑、长岛海草房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另外还大力发展了房车自驾车、研学旅游、低空飞行、养老养生旅游、中医药健康、文化演艺等新业态旅游产品。
(三)培育旅游主体,推进文旅产业升级。着力培育旅游市场主体、激活市场活力。一是推动旅游企业集团建设。蓬莱八仙过海旅游集团、蓬莱阁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苹果城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南山旅游集团、张裕旅游集团、蓬达旅业集团、烟台交运旅游集团等旅游大企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有效整合市级文化旅游资源和资产,组建成立了烟台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二是推进星级饭店、旅行社发展壮大。制定《关于深入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旅游服务品质提升工作方案》,打造“乐享烟台”旅游服务品牌。三是推进旅游景区功能升级。印发《旅游景区三年提升计划》,推动旅游景区从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综合型发展。蓬莱阁景区、龙口南山景区两家5A级旅游景区建立了自助导游讲解系统。去年,烟台山、东炮台景区免费开放,全市67家3A级以上景区免费开放31家,开放46%。四是大力发展旅游商品购物。山东省金牌旅游购物店21家,位列全省第一;省级旅游商品研发基地13家,位列全省第1位;省级休闲购物街区5家,位列全省第3位。
长岛蓝宝湾保税商品展示中心作为山东首家进境商品保税直销店正式启动运营。打造了“悦购烟台”旅游商品品牌,举办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必购旅游商品评选活动。《张裕葡萄酒系列》、莱阳梨膏等在全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上获得3个金奖。另外还获得银奖1个、铜奖2个,我市旅游商品获奖数量和质量居全国前列。
(四)强服务提品质,打造旅游发展新环境。一是加强旅游行业监管,搭建全域覆盖的监管平台。成立全省首个旅游纠纷仲裁中心,推进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市场监管旅游分局等“l+3+N”旅游综合监管体系。二是制定《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等级划分及评定标准》,印发《关于加强全市旅游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建成18个旅游公共服务与集散中心,形成了覆盖全市的旅游集散分级承运网络和旅游公共咨询中心网络。三是智慧旅游服务系统。建设旅游大数据产业运行监测管理服务平台和旅游电子地图系统,18家4A级景区视频信号接入旅游应急指挥平台。四是旅游标识系统。将通往旅游景区的标识纳入城乡道路交通规划,在高速公路和国省道新设置19处旅游景区交通标志。五是旅游厕所革命。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5A级景区完成第三卫生间建设,对344处旅游厕所开展全面督查,争取省级奖补资金376万元。六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举办培训班8个、培训3000余人次,开发了旅游人才供求信息网络平台;在全国创新举办服务员节,评选4个层级117名优秀服务员;组织全市导游员大赛和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张超获得全国导游大赛银奖、全省一等奖,获评“中国好导游”,并设立导游大师工作室,2名导游员入选全国“金牌导游”培养项目。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牢牢把握发展优质旅游、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一条主线,充分发挥烟台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以“仙境海岸”文化旅游品牌为引领,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编制、实施《烟台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昆嵛山至长岛滨海一线文化旅游专项规划》,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全力打造有品质、有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名城。
(一)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坚持内在抓提质、外延抓拓展,实施向海发展战略,深挖仙境文化、海上丝路文化、“海岸+海岛”等资源,提升旅游文化品位,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一是培育尖端放电大项目。制定《2018年度烟台市旅游项目建设推进意见》,大力推进长岛、蓬莱登州古城、崆峒岛、莱阳白垩纪国家公园、丁字湾恒大海上新城、金山湾旅游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加快77个在建项目,力争年内10个大项目开工,争取全年完成旅游投资180亿元。二是打造昆嵛山至长岛滨海黄金旅游线。高起点打造长岛生态旅游度假岛,积极创建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高品质开发“岸上、岛上、海上”深度游、观光游,统筹推进养马岛、崆峒岛、芝罘岛等开发利用。推动烟台港邮轮港和太平湾游艇码头完善建设,引入高端主题游船,做优海上旅游产品。以高品质保护开发朝阳街和所城里历史文化街区为依托,支持各类文化载体多元化发展,打造雅俗共赏的旅游休闲“城市会客厅”。三是推动“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旅游与海洋渔业、演艺、非遗、餐饮、康养、农业、工业、葡萄酒等多产业融合,拓展旅游产品领域、丰富文化内涵。以长岛、崆峒岛、养马岛等海岛海岸为重点,探索海岛海洋牧场旅游发展新模式,发展集休闲观光、竞技垂钓、海洋采摘多功能于一体的海洋旅游公园。举办好传统类、全国性、国际性海上活动赛事,传播海岛民俗文化,体验海上浪漫风情。支持各类馆、团、场等公共文化平台,引进高水准演艺机构,策划举办仙道、民俗、海洋、葡萄酒等特色文化演艺项目。拓展非遗文化,以实物现场展示、二维码展销、多媒体演示等渠道,推进非遗进景区、饭店、乡村旅游点。创新鲁菜文化,启动运营全国首家鲁菜文化博物馆。依托医疗资源深入打造康养系列产品,支持办好南山国际长寿文化节养生活动。
(二)推进旅游要素升级。建立兼顾发展需要和地方特色的旅游标准体系,扩大高质量、个性化旅游精品供给,推动旅游要素升级扩容、提质增效,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制定实施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商品、旅游人才、服务设施、旅游厕所“三年行动计划”,实现产业由数量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目标。提升海阳大秧歌影视基地等国家A级旅游景区,积极培育芝罘1861产业园、芝罘动漫基地等,争取成为A级景区。大力推进综合性旅游购物场所建设,规范提升现有旅游购物街区和购物商店,进一步完善滨海广场1861 开埠商业街区、万达十字金街区、莱山区万象城商业步行街等街区服务设施,增加旅游商品元素;推广《山东省旅游休闲购物街区》标准,鼓励公司和个人在中心城区建设综合性旅游商品购物中心,构筑一站式旅游购物平台打造烟台礼物系列旅游商品。组建旅游大数据中心,完善旅游大数据产业运行监测平台功能,实现“一部手机游烟台”;在中心城区新建5处旅游咨询集散中心,建立资料齐全、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旅游资源集中呈现,为游客出行提供智慧化服务。深入推动“厕所革命”,建立旅游厕所电子地图,争取新改扩建厕所170座,年内至少30%的4A级旅游景区建成第三卫生间。以食、购、游、乐等要素为重点,丰富游客夜生活,打造夜间生活的各类元素。深化开发、挖掘景区文化,展现夜间景区魅力,培育景区型夜间旅游产品;打造夜间景观,培育滨海灯光秀、海上夜游等观光型夜间旅游产品;组织开展地方戏剧、民俗表演、大型歌舞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系列活动,培育文化娱乐型夜间旅游产品。围绕城市文脉做旅游文章,继续讲好烟台旅游故事。
(三)发展壮大旅游企业。推动旅游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形成素质优良、优势互补、竞争力强的旅游企业集群。培强做大烟台文旅发展集团、南山旅游、张裕旅游、蓬莱八仙过海、蓬莱阁文旅、蓬达旅业、烟台交运旅游、长岛旅游等八大旅游集团。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优势,加强旅游企业横向互动,实现共赢发展。搭建旅游企业、金融机构对接合作平台,扶持企业做优做强。推荐我市旅游集团参评中国旅游产业突出贡献奖。
(四)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制订出台《烟台市“1235”旅游人才培优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和《2018年全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全面提升我市旅游人才素质,以人才优势构筑全域旅游发展优势。构建旅游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旅游专家库、本地旅游人才库,推进旅游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产学研合作项目建设,实施旅游领军人才培育工程、旅游复合型人才培育工程、旅游实用型人才培优工程、旅游技能人才培训工程、旅游新业态人才开发工程。年内,开展高端化、针对性人才培训5000人次。
(五)持续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按照全省“2018旅游质量提升年”部署,以提升全域旅游服务质量为核心,以推进“1+3+N”旅游综合监管为抓手,严格落实“双随机抽查”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组建旅游法律专家团,推动地方法出台。深化全域旅游六大监督举措,加强19个政府部门之间协作,建立完善旅游市场监管信息共享、投诉移交转办机制。推动建立市县两级旅游执法联动机制,迅速启动“鹰眼计划”和“利剑行动”,采取联合执法、交叉检查、明查暗访等举措,依法严厉整治旅游市场秩序。改革县域城市旅游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评价工作,把满意度调查打造成为市场监管利器。充分发挥“双百千”社会监督员作用,不断扩大社会监督员队伍规模,构建形成网格化、一体化、效能化的社会监督体系。实施行业自律“六项工程”,由各行业协会牵头组织法律培训、诚信经营、契约打造、示范引领、互动交流、信息共享,着力提升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加快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旅游志愿者服务,完善旅游企业诚信评价公示机制,强化旅游“红黑榜”权威性。
烟台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2018年3月12日
联系单位:烟台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联系电话:6663840
抄 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委,市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