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季如何守护“泉城蓝”

日期:2018-11-22 16:44    

字号:

随着2018年供暖季的到来,各大热源厂的锅炉陆续运作升温,也到了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时期。为了给市民更舒心的生活环境,济南市将改善空气质量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2014年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2016年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十大措施”,2017年下大力气实施治霾攻坚,2018年1月1日,《济南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施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的积极进展,离不开济南一项项有力的治霾措施,“泉城蓝”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济南市民眼前。

  加快燃煤锅炉淘汰改造

  11月5日上午,记者在济南热电公司金鸡岭热电厂看到,厂内的锅炉已经点燃,正在进行热调试。伴随着锅炉的运行,厂区内的烟囱也冒出了袅袅白烟,记者了解到,随着新技术的使用,这些白烟对大气并不会造成污染,

  “烟囱里的白烟,其实就是烟气在脱硫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所致,脱硫呢就是烟气在脱硫塔里边经过洗涤把二氧化硫脱下来的过程。”电厂内相关负责工程师告诉记者。

  在中控室内,厂区内所有物质的排放浓度都可以通过电脑实时显示出来,保证厂区内污染物的超低排放。自2016年开始,济南热电公司金鸡岭热电厂花费近1亿元对锅炉进行了污染物超低排放改造,改造后的污染物排放浓度大大降低。

  “金鸡岭热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以后,污染物消减量,氮氧化物一年可以减少427吨,二氧化硫减少452吨,颗粒物一年减少40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整个热电公司共淘汰21台35吨以下燃煤锅炉,对33台35吨以上燃煤锅炉进行了超低排放改造,同时济南热电公司还对现有锅炉进行了优化改造。

  据市环保局污染防治处处长张瑞海介绍,2016年及2017年,全市逐步淘汰35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到2017年8月份就提前两个月完成了市域内323台35吨及以下燃煤锅炉的淘汰任务,成为第一个完成此项工作的省会城市,94台35吨以上燃煤锅炉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务,排查取缔2344台低空排烟设施;成功入选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超额完成电代煤、气代煤年度任务。

  济南市还通过取缔散乱污,对排放超标机动车限行、限购、淘汰,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并在控制扬尘污染方面加强措施,今年以来,全市空气质量得到持续改善,“优”“良好”空气质量天数,比2017年同期增加15天,“重污染”天数减少5天,给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成就感,蓝天白云已成为常态。

  建成2000个空气质量监测微站

  “通过‘红橙黄绿’四级监控,可以实时看到全市空气质量,如果出现了局地污染,系统便会报警,并实时将报警信息推送给网格员,以便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济南智慧环保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精准监测空气污染状况、推动济南市精准治霾的重要举措,遍布全市区域的2000个空气质量监测微站已于7月底全部建成使用,全市形成了一张密集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11月16日上午,记者从济南智慧环保大数据监管平台大屏幕上看到,全市各区的空气数据一目了然,哪里空气出现了污染情况,相应位置就会有一个红点不断地闪烁提示,点击进去便可以实时查看该点位包括PM2.5、PM10在内的各项监测数据。工作人员介绍,大屏幕上的所有数据来自于全市的2000个空气质量监测微站,每个微站自动监测完空气情况后,数据便会通过联通或者移动网络同步上传到大屏幕上。“2000个空气质量微站的监测数据通过济南环境APP,全部向社会公开,市民可及时掌握,监督环境保护工作。”

  这项可以称得上是空气质量监测天网的工程于今年1月份启动,7月中旬全部建成,7月底,在区县验收的基础上,完成市级核查验收,全面完成市政府交办的为民办实事任务。

  据介绍,微站的建设主要分布在几个方面,一是在全市的建成区,包括县城的建成区,按照1×1公里的网格进行了布设,在全市的敏感区域,则是按照0.5×0.5公里的网格进行布设。同时在前期发现的13处热点网格范围内以及济南与淄博、德州、滨州等的传输通道上也进行了布设。再就是把市区外围的乡镇驻地,按照每个乡镇驻地两个微站进行了建设,并且对前期发现的污染比较严重的乡镇驻地进行了加密布设。

  300辆出租车装监测“探头”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2000个微站中有300个与众不同,它们就是全市依托智慧环保大平台首创的出租车移动监测微站。据“智慧环保”项目组工程师许宏宇介绍,在出租车上安装微型空气监测“探头”,通过出租车在道路上行驶完成道路环境监测,并且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实时发布相关情况,这项监测技术在全国来说是首创,是科技成果的应用创新。

  据了解,首期共有100辆出租车,7月份又建设了200辆出租车移动监测微站,其中100辆分布于市区,其他100辆则分布在平阴、商河、长清等地。

  这种移动微站就设于出租车灯箱内。工作人员打开车顶灯箱,记者看到,灯箱内分布着进气口、出气口、四根管道以及监测传感器等部件。“灯箱内共设置了四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通过光散射监测法进行监测。而布置四个的原因,一是如果有一个传感器出现了故障,其他的传感器还可以正常监测。再就是可以通过比对数据,排除异常数据,最大限度保障监测的可靠性。”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这套系统除了可以查看实时数据,精准排查污染源之外,还可以查看历史数据,掌握点位变化以及周边点位数据,从而查看污染迁移走向,获取趋势变化规律,掌握动态变化趋势。

  许宏宇说,“智慧环保”项目总体突出感知、汇聚、智能、协同、共享功能,模块化实现,增强灵活性和可拓展性,支持PC端、移动端(APP)、大屏端的三种数字终端应用,在接入现有气、水自动监控信息的基础上,还将加强空气质量微站、企业用电量监控、卫星遥感、空气质量超级站深度分析、视频监控系统等建设,提高技防能力。

  监测平台是大数据的汇集和智能分析,不仅接入住建、城管、公安、交通、水务、气象、国土、统计等部门的环境相关信息,对接目前全市环保系统在用的29个信息化系统的相关数据信息,接入省环保厅生态大数据平台开发的各子系统相关数据信息,还接入了国家大气颗粒物组分网、激光雷达观测网数据,通过对大数据的汇集、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工具,实现对各类信息的共享应用、快速检索、智能分析,提高监管能力与水平。(记者 申红 张鹏程)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