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时政专题 > 有效专题 > 烟台口岸信息 > 文明共建

非暴力沟通——充满爱的沟通方式

发布日期:2017-09-2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芝罘湾办事处 字号:[ ]


    非暴力沟通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的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马歇尔博士是圣雄甘地的追随者,非暴力沟通从心理学角度告诉我们如何更好的表达自我和理解他人,达到深层的、发自内心的沟通。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一些沟通的困惑:伴侣间为什么会争吵、冷战认为对方做的不够好?孩子为什么觉得父母管太多不理解自己?同事之间为什么会出现误会偶尔互相看不顺眼?如果我们采取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进行沟通,这些困惑都会解决。
    非暴力沟通与我们以往的沟通模式有所不同,它的沟通语言由四个要素组成: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
    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开心等等。然后说出是哪些需要导致了此种感受,最后提出具体的请求。例如,一位母亲对处在青春期的儿子说:“菲利克斯,我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观察),我不太高兴(表达感受),因为我看重整洁(需要),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明确地请求)。”
    这四要素看起来很简单,很容易做到,但其实有一定的难度。在表达着四要素时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是:
    1.在观察部分,分清楚“观察”和“评论”的区别。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例如:一个同事对另一个同事说“你从来不配合我的活动。”是评论,“我最近组织了三次活动,每次你都说你不愿意参加。”这是观察,要客观地表达事件。
    2. 在感受部分,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我们在表达自己的感受,事实上我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通常我们会忽略自己的感受。例如:妻子对丈夫说“你刚才那句话让我觉得你不爱我!”是想法,“听了你说的话我很伤心”才是感受。
    3.在寻找需求的时候,这部分可能有一点难度,大多数时候我们不习惯于将自己的需求显化,这需要我们静下心里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例如孩子对父母说“你批评我,我很伤心。因为我想要得到你的肯定。”,父母对孩子说“你没有做你答应我的事情,我很失望。因为我希望我可以信任你。”
    4.在提出请求的时候,一定要具体。如果我们的意思含混不清,别人就不容易了解我们的意图。例如丈夫对妻子说“我希望你能好好做饭”,这个请求并不具体。“我希望你能每天至少做两菜一汤”这才是具体的可执行的请求。
    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可以达到梳理自己的情绪感受、寻找自己内心的需求、准确表达自己的要求的沟通效果。非暴力沟通的另一个方面是借助这四要素聆听他人,通过体会他人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与他人建立连接。当听到批判时,我们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击,然而一旦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不反驳他人,我们便能发现内心深处的爱,对自己和他人产生新的体会。
    特别是本书中对于当我们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的四种选择的描述,使我受益良多。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本身,而不是事件。当我们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以下四种选择:
    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
    第二种是指责对方。
    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显而易见,第一种选择会使我们不断自责,产生内疚、惭愧、甚至产生厌恶自己的情绪。第二种选择指责对方,会引发争吵,隔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疏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第三种选择是是用心感受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是一种真正爱自己的选择,只有自己意识到并表达出自己的需要,需要才有可能在别人的帮助下得到满足。而第四种选择是一种真正爱他人的选择,用心感受他们的感受和需要,是给予他人尊重、关注与爱,对于他人的行为和语言才能够真正的理解,而不是批评指责、怨恨。有时我们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其实那些话只是他人表达需要和请求的方式。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就不会认为自己的人格受到伤害。当关注点放在感受和需要上的时候,爱才会真正流动起来,也只有当我们把关注点放在双方的需要上面的时候,问题才会真正得到解决。 
    语言是窗户,亦或是墙。生活不是一场辩论赛,沟通的目的不是争论对错,而是为了生活更美好。非暴力沟通使我们能够诚实的表达自己,全身心的倾听他人,将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运用到生活中来,相信我们会获益良多。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