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0600004260598N/2017-24471 成文日期: 2017-09-26
发布机构: 市商务局 组配分类: 教科文卫

第1701197号:关于抓紧建设“中国鲁菜博物馆”的建议的答复

日期:2017-09-26      来源: 商务局

字号:

程伟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抓紧建设‘中国鲁菜博物馆’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鲁菜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名品众多,影响深远,位列中国四大菜系之首。通过“中国鲁菜博物馆”的建设,既能全面展示鲁菜成就,重塑鲁菜品牌形象,又能重现齐鲁饮食文化萌芽、发展进程,传承保护传统艺术文化,还能深度拉伸餐饮经济产业链,助推烟台餐饮业创新发展。此外,2014年5月,在烟台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烟台市商务局、市餐饮协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鲁菜之都”花落烟台,为我市增添了一张富有地域特色的靓丽城市名片。而今年,我市将迎来中烹协对烟台“中国鲁菜之都”的复审工作,如复审成功,我市将在接下来的三年中持续拥有这一荣誉称号。中烹协“中国美食之都”认定标准中有一项硬性条件,就是菜系博物馆建设。因此,烟台市鲁菜博物馆建设工作不仅是承载和展示烟台饮食文化发展和传播的重要平台,也是“中国美食之都”评选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烟台市作为“中国鲁菜之都”,建设鲁菜博物馆既有必要性,又有紧迫性。

您在建议中提出:“需要尽快开展筹建鲁菜博物馆的前期调研、论证工作。同时启动对烟台胶东鲁菜的挖掘、保护以及鲁菜标准化工作,加大对烟台胶东鲁菜的宣传推广力度。在鲁菜馆博物馆选址上,将鲁菜博物馆建设纳入烟台山、滨海景区、朝阳街和所城里综合改造中,同步推进,共同发展。”这些建议意见的提出,对全面展示鲁菜形象,宣传鲁菜成就,重塑鲁菜品牌,传承鲁菜文化,发掘旅游效益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市商务局将在认真学习、充分研究您的建议意见的基础上,下步重点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继续做好“中国鲁菜博物馆”建设工作。一是对现有鲁菜博物馆进行完善升级。2013年,针对鲁菜博物馆建设工作,烟台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这一问题,在认真听取了社会各界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之后,决定由福山区政府牵头,投资80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鲁菜博物馆。2014年,中国鲁菜博物馆在福山区青龙山美食街建成,但由于种种原因,博物馆内部建设工作曾经一度停滞。今年,福山区政府结合福山区餐饮业提升工程,重新启动鲁菜博物馆建设工作,确定由福山区文广新局负责,投入资金200万,对博物馆内部设施、装潢、展台进行完善并增加鲁菜品品尝体验功能,力求使整个展馆建设既秉承鲁菜千年历史,又融合当代饮食文化精髓。二是结合芝罘区旧城改造探讨建设鲁菜博物馆。市商务局将继续会同芝罘区政府,加强与芝罘区烟台山、滨海景区、朝阳街和所城里综合改造指挥部的沟通协调,探讨在项目改造过程中建设中国鲁菜博物馆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并争取在街区规划中预留特色美食街、经典鲁菜展示专区、特色海鲜鲁菜经营区等街区,加大对烟台胶东鲁菜的宣传推广力度。

二、着力弘扬鲁菜品牌。一是扩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烟台鲁菜文化博物馆平台作用,广泛运用电视、网络、APP等宣传推广鲁菜美食文化,积极与芝罘区烟台山、滨海景区、朝阳街和所城里综合改造指挥部加强沟通协调,在项目改造过程中规划特色美食街、经典鲁菜展示专区、特色海鲜鲁菜经营区。二是推动鲁菜兼收并蓄。在鲁菜发展较快的中国北方区域,注重规模扩展、技术创新和人才培训交流,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在鲁菜发展较缓慢的东南沿海地区,加强鲁菜的宣传推广和市场开拓,选择知名品牌,着力打造精品,实施重点突破,努力扩大市场份额。三是实施鲁菜品牌提升工程。成立鲁菜认定专家委员会,评选认定一批体现鲁菜特色、深受消费者青睐的鲁菜名菜、名师、名店,支持制作鲁菜名菜的厨师、企业申报知识产权保护。加强鲁菜的搜集、挖掘和整理,引导鲁菜“老字号”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创新经营机制和营销方式,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加快推进鲁菜标准化建设。一是推动建立餐饮业标准体系。支持行业协会和社会机构从规范企业主体、从业人员和行业服务等方面研究制定餐饮服务标准和鲁菜标准,推动尽早形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规范)互相衔接配套的标准体系,全面提升行业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二是以标准促发展。充分发挥标准在促进鲁菜产业规范发展的作用,鼓励企业贯彻实施ISO9000标准,开展落实质量管理体系认证、HACCP认证。鼓励科研院校、行业协会和鲁菜企业参与制定有关鲁菜生产和销售所涉及的原料、工艺、菜品、设备、安全等方面的地方标准,鼓励品牌餐饮企业制定烹饪技术规范、岗位操作规程、菜品标准,完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

四、强化鲁菜人才支撑。一是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着眼于突破我市餐饮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人才瓶颈,构建完善的鲁菜人才发展体系,创新体制机制,为人才的引进、培养、流动创造良好的氛围与环境,夯实我市餐饮业加快发展的人才基础。二是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积极开展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大力发展烹饪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鼓励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为餐饮企业培养人才,鼓励企业引进餐饮业管理和技术人才。鼓励餐饮企业建立完善职工培训制度,健全规范劳动合同,稳定职工队伍。开展餐饮业优秀人才技能竞赛,选拔一批优秀经理、烹饪大师和服务明星,指导餐饮企业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及激励机制,增强我市餐饮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在此,衷心感谢您对我市商务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并恳请您对全市商务工作继续予以帮助和指导。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