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烟政发〔2017〕3号文件部署,市政府办公室对1-6月份《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调度督查。1-6月份,全市生产总值预计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1%,外贸进出口增长12.2%,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0.2%,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8.0%。117项重点工作中,112项总体达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要求,5项未达到进度要求。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以改善供给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去产能方面,推动玲珑轮胎向泰国、南山铝业向印尼、宝桥水泥向巴基斯坦等国家有序转移,主要行业产能利用率均达到85%以上;坚决杜绝地条钢和违法违规新增产能等行为,依法依规拆除相关设施,并通过省验收。去库存方面,截至6月底,全市房地产库存去化周期19.1个月,比2016年底减少2.7个月。去杠杆方面,截至6月末,全市实现股权融资80.69亿元,争取地方政府置换债券规模100.8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资产负债率50.7%,低于全省5.2个百分点。降成本方面,全面推行收费“四项清单”制度,取消、停征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16项,扩大小微企业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范围,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制定市区煤炭蒸汽价格联动办法,降低市区供热用蒸汽出厂价,重新明确了电动汽车、电动乘用汽车电费政策及充电服务收费标准上限政策,推荐181户试点企业争取电力直接交易试点优惠政策。补短板方面,建设改造贫困村道路50.5公里,完成了剩余2个贫困村通客车方案,112个扶贫产业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二、围绕适度扩大总需求,抓好有效投资、挖掘消费潜力
重新筛选确定市级重点项目215个,1-6月份,已开工174个,开复工率80.9%,累计完成投资250.4亿元。50个PPP项目纳入财政部综合信息平台,合同总投资330亿元。上半年签约PPP项目5个,合同金额42.71亿元。烟台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升级改造项目完成“一案两评”终稿及评审工作。套子湾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工程正在进行腾地拆迁等前期工作。龙烟铁路隧道、路基、铺轨等工程基本完成,力争9月底开通试运营。大莱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正按铁总要求落实大家洼区域方案和重组方案。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总体设计已经完成,线、站、段方案已趋于完善和稳定。潍莱高铁潍坊段开展清表工作。环渤海高铁完成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塔山南路正在进行征地拆迁,塔山北路正在办理规划选址。城市大外环高速公路初步设计方案编制完成。蓬栖高速完成总工程量的78%,龙青高速完成总工程量的50%,文莱高速完成总投资的9.8%。13个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新改建和大中修项目已开工9个。海阳核电项目一期工程2台机组84个重大工程里程碑已完成70个,1号机组计划10月首次并网发电。全市实现港口吞吐量1.9亿吨。烟台机场通航城市达到55个。全市新建1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52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制定扩大消费行动计划,1-6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1.69亿元,增长11.1%,实现旅游消费额411.5亿元,增长12%。
三、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发展绿色农业
实施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计划,建设果茶基地1500亩,发展核桃等特色经济林1万亩,新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1.2万亩,争取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740万元,海洋“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达到养殖总面积90%,改造畜禽养殖场106个。新成立合作社521家、家庭农场263家,落实粮食高产创建示范面积58.6万亩。新增7处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7.2万亩、水肥一体化面积12.08万亩。实施苹果产业提质升级项目,改造老旧果园10万亩。福山、蓬莱申报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莱阳市食品工业园”等5个项目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栖霞市与开发区水系连通补水工程正在进行初步设计招投标,海阳里店水库增容工程计划9月份开工,5座大中型水库和胡城拦河闸除险加固工程累计完成总投资的93%,17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已开工91座。1-6月份,累计接收客水8696万立方米。出台实施《烟台市大学生农村创业特色产业示范平台管理办法》。
四、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振兴实体经济
全市生产形势稳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高出全省1.4个百分点。“五个一百”智能制造提升工程完成审核标准和政策制定,工业云平台12个大模块初步完善,制定《关于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试点城市实施意见》。机械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00亿元;黄金总产量86吨,主营业务收入965亿元,利润37亿元;现代化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42亿元,利润58亿元。全市工业企业技改投资835亿元。深耕医药健康产业,5个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全面启动,石药集团GSP物流中心已初步选定项目地址,2017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峰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全面开展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万华工业园二期工程MMA、PC、PMMA等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深耕航空航天产业,加快推进南山航空材料产业园建设,全市航空航天装备产业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亿元。扩大与核电企业合作,申报建设国家级核电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平台,海阳核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已投产项目6个。33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完工28个、投资22.77亿元。建设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培育总承包示范企业2家,6家企业获批山东省“互联网+品牌”重点企业。完成企业规模化公司制改制163家,累计达到698家,占全部规上企业的30.1%;新增上市公司4家,总数达到44家。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参与制修订1项ISO、1项ASTM国际标准和433项国家标准,完成59个产品、24个服务项目的山东名牌申报,“烟台葡萄酒”“烟台苹果”两种产品进入“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产品互认公示名单。
五、促进三次产业融合,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
新批设立12年一贯制民办学校1所,推行社会资本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品牌化、连锁化经营模式,新批设立社会办医疗机构30所、总数达到1663所。福山区、长岛县获批“十三五”山东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开展“烟台人游烟台”活动,在建旅游项目达到83个;整合“滨海一线”和“蓬长龙”板块,策划了“仙境海岸·烟台古城之旅”、“仙境海岸·八仙逍遥之旅”、“仙境海岸·徐福东渡之旅”等系列主题旅游线路;启动长岛、蓬莱至养马岛、昆嵛山滨海一线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烟台山、东炮台旅游景区免费开放。扩大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覆盖面,8个县市区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了试点资格。新增各类基金和管理机构81家,基金规模220.5亿元。建立烟台市地方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金融风险预警监测机制。顺利通过“中国鲁菜之都”复审,完成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6-2025)初稿。国际果蔬·食品博览会正在抓紧筹备招商,国际葡萄酒博览会正在征集运营公司。启动建设“烟台市科技服务云平台”、“丝绸之路创新创业服务平台”2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启动了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四年专项行动,12处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服务老年人21万名。
六、深化基础性关键性改革,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
烟台市成为首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龙口市被确定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城市,栖霞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入围农业部、财政部陆续公布的4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启动“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项目25个。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产业预计实现产值280亿元,增长20%。国家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已委托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商务领域争取省级以上政策资金3960万元。东方电子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引入增量资金11.8亿元。5户市管企业完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的修订工作,4户市管企业配齐配强了董事会、监事会。正在拟定我市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意见,出台了《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烟台港·中国化肥FOB”价格指数已完成方案初稿。“僵尸”事业单位集中清理工作基本完成。市直10家公立医院、5家科研院所和县市区30家公立医院纳入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范围。已出台市、县级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意见,市级涉及的18个市直部门、单位正在拟定改革方案,各县市区方案均已上报并通过审核。出台《烟台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市级试点方案》,确定试点村24个。《烟台市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已获省政府批复实施,全市12个国有林场均落实改革任务。全市供销社领办农民合作社494个,组建乡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58个,服务市场经营主体3621个,建成为农服务中心126处。
七、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起草《关于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的若干意见》。1-6月份,全市新签约内资项目126个,总投资1185.25亿元,增长9.1%;全市新设外资项目111个,增长16.8%;实际使用外资76.2亿元,增长10.2%。新引进世界500强投(增)资项目7个。新备案境外企业(机构)22家,中方协议投资额5亿美元;实际投资额3.8亿美元,在全省占比16.4%。推动与马来西亚巴达万市的结好工作,建成匈牙利布达佩斯-烟台海外联络处和阿联酋-烟台海外联络处,正式加入中国国际城市发展联盟。玲珑轮胎等8家企业申报省级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出台《建设省级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市实施方案》,全市服务贸易额161亿元,增长7%,20多家企业和10家省市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在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上线。烟台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园区内入驻企业达到373家。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重点展会15次。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85项、复制率80.2%,电子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顺利推进,提出了11项创新复制措施。深化国际友城合作,第12届世界就业联盟东北亚区域会议拟于10月19日在我市召开。举办“仙境海岸 魅力烟台”城市形象宣传周,启动“讲烟台故事,建文明城市”活动,成功举办2017烟台仙境海岸中外旅游渠道商大会暨全域旅游烟台品鉴行大型活动。
八、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积极创建创新型城市
制定了《关于加快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烟台)的实施方案》,19个项目获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资金项目计划支持,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科信贷”支持。参加“丝绸之路”高科技园区联盟第二届会议。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9家,总数达到370家;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23家,总数达到691家。培育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家,东方海洋“山东省生物诊断技术创新中心”共建协议已报省科技厅。抓好创客空间创建工作,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达到91.4万平方米。高精尖检测平台建设正在起草方案。中国(烟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成为山东省首家、全国第二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烟台格罗宁根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建设加快推进,“烟台优才卡”制度稳步实施,引进各类人才1.4万人。
九、稳步实施城市有机更新,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十三五”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最终成果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初步方案,制定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实施方案,组织编制了16项专项规划,蓬莱至烟台滨海地区发展战略规划已完成调研论证。219个市区城建重点项目已开复工131项、开复工率60%,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安置房15857套、开工率58%,老旧小区整治改造4.6万户、开工率73%。落实地下综合管廊项目16个、41.29公里,其中已完成招投标0.7公里。市区新增海绵城市建成面积0.95平方公里、在建面积2.59平方公里。完成供热管网改造5.9公里、给水管道安装141公里、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面积6.9平方公里、天然气改造7887户。市区新增供热面积27.3万平方米、燃气户1.74万户。建成居民区小型压缩站12座,列入全省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城市。集中开展12个方面专项治理活动,拆除、整改、没收各类违法建设67.69万平方米。铁路沿线环境整治任务已完成,高速公路沿线环境整治任务完成过半。加强交通管理,查处违法91.8万起,同比增长101.3%,万达商圈通行效率提高17%。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已办理居住证40余万张。《烟台市特色小镇创建实施意见》完成部门会签。改造示范县村级公路200公里、县乡公路120公里,完成改厕10.4万户,完成200个库区扶持项目实施方案,解决了316个村水质保障问题。3个镇、9个村入选山东省第四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0个村入选山东省第四批传统村落,2个镇、4个村入选山东省第四批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
十、加强生态保护,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实施蓝天行动,推进全市散煤清洁化综合治理,完成17个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淘汰燃煤锅炉75台,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22个。实施清水行动,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通过水利部中期评估,出台实施《烟台市全面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23项水源地规划项目完成11项,8项在建或调试。完成福山区2号、3号沟污水截流,大沽夹河新夹河大桥断面暂时断流;大沽河保持优良水质;五龙河基本达标但不够稳定。22条黑臭水体已完成8条整治,11条正在施工;9个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4座已开工,17个海洋综合整治项目已完工2个,3个完成80%以上。实施绿地行动,完成造林、退化林修复9.1万亩,保护恢复湿地3.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0.67万亩。启动“森林城市”三级联创活动,海阳市、招远市申报省级森林城市。对全市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所有建设项目一律叫停,对实验区内建设项目坚持依法依规从严审批。实施耕地质量监测、土壤改良修复等七大工程,新增改良修复土壤面积2.8万亩。实施工业绿动力计划,24个项目列入省专项资金项目,20个项目列入省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项目名单。我市获批开展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蓬莱市获批山东省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全市新增新能源公交车703辆,国家绿色交通城市38个专项资金支持项目以及2个配套项目已初步完成项目验收资料的收集工作。依法对435家违法企业立案处罚,处罚金额1600余万元,责令21家企业限产停产,对9家企业实施查封扣押,行政拘留16人,移送涉嫌犯罪案件9件。
十一、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兜住民生底线
市、县两级全部成立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协调机制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全市民生支出29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3%。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全市新增城镇就业7.92万人,困难群体再就业0.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4%。做好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准备工作,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全面完成,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420元提高到450元,将18种靶向药和特效药纳入居民大病保险报销范围。自7月1日起,在全市全面实施民生综合保险项目。“银龄安康”工程投保额达到1240万元。继续实施“温暖烟台”、“情系学子”、“爱心超市”等六大救助工程、22个救助项目,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409.1万元,救助9151人次。残疾儿童接受康复训练485人,持证残疾人接受康复训练21089人。
十二、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促进公共资源公平共享
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印发《烟台市中小学实践活动德育工作实施方案》《烟台市中等职业学校内涵建设评估标准(试行)》,6所学校列入第二批省示范性学校,5个学校列入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位。“全面改薄”和解决大班额工程共新建改建学校55所、校舍30万平方米,完成年度计划的70%、54.5%。新建改建公办幼儿园65处。全市共建立医联体31个,覆盖医疗机构129个。《烟台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正在征求意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2个开工时间已确定,9个正在做开工前准备。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中心建设,8个县市列入全省实施范围,数量居全省首位。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市建设,建成医养结合机构73处、床位1.9万张。全市新增机构养老床位2015张,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6.5张。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12455批次,在79个乡镇建成标准化、规范化的食品快检室,全市获证食品生产企业全部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出台《烟台市推动全民阅读工作实施意见》,举办了“书声琅琅 香飘烟台”全民阅读活动。“四德”工程建设不断深化,推出6个重大典型、36个重要典型,23人入选山东好人,4人入选中国好人榜。举办传统文化活动70多场,24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纳入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库。
十三、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巩固和谐稳定局面
组织开展三年禁毒人民战争、扫黑除恶、打击“盗抢骗”等专项行动,全市刑事案件发案下降1.6%,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平稳;深入推进“天网”工程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抓好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和爆炸危险物品管理。深化法德共进,查处涉恐案件6起,破获毒品犯罪案件304起,侦办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2起,立案侦查非法集资犯罪案件10起。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形势下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镇(街道)“法律管家”服务团覆盖率80%以上,村居(社区)“法律管家”工作室覆盖率70%以上。完成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基础运行环境租赁和服务的招投标工作,“信用烟台”建设创新经验荣获“全国城市信用工作创新奖”。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能力,新建土壤水分观测站1座,新增地震观测台点2处。投入抗旱资金4.75亿元,投入抗旱劳力91.2万人,启动泵站639处、机电井3.38万眼,出动各类抗旱机动设备35.09万台套,累计浇灌农作物302.32万亩次。组织搜救行动7起,协调出动救助船舶338艘次、飞机6架次,成功救助船舶1艘,人命救助成功率94.8%,水上险情有效处置率100%。建立了领导干部“双实名制”包企业安全生产督查机制,开展了“大快严”集中行动、“学规矩、懂规矩、守规矩”活动。1-6月份,全市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5起,死亡22人,同比分别下降35.9%、15.38%。拨付援藏资金6670万元、援疆资金15367万元、扶贫协作巫山资金660万元。《烟台市志》总纂已近尾声。全市各级红十字会筹集发放救灾救助物资价值40多万元。人防疏散基地指挥控制中心完成设备安装。列支专项资金支持部分“小散远”基层部队改善基础建设项目,为驻烟部队基层单位改造基础设施15处。
十四、建设担当有为的人民政府
组织制定《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战略性、突破性、职能型“三张任务清单”,突出项目建设和经济运行调度,以走在前列为目标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深化“放管服”改革,印发《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承接落实省政府2016年第二批削减省级行政权力事项的通知》,取消调整市级实施的行政权力事项37项,承接上级下放或委托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71项。制定《烟台市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双随机一公开”实施细则》,编制了《烟台市市级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由实体服务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非涉密行政许可事项全程网办率由41.8%提高到88.8%。公布了市级公共服务清单,取消“生存证明”“低收入证明”等30项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盖章手续。制定《服务重点项目代办工作实施意见》,办理各类专服事项和特事特办事项共计78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为100%。完成615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印发《关于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实行法定程序的通知》,完成《烟台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草案)》《烟台市城市供水条例(草案)》起草工作,完成市级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改革,印发《关于改进和加强行政应诉工作的意见》。
完成市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10个县级分中心组建工作。全市政府和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全部公开,市级“三公”经费预算比上年减少18.2%。对43个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实行任中、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全市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5211条,受理依申请公开信息216条。
从督查情况看,上半年未达到进度要求的工作共有5项,分别是:①市级重点项目建设,1—6月份实际完成投资仅为250.4亿元。②落实财税体制改革,划分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工作,目前正在拟定我市改革意见。③整合建设高精尖检测平台,目前正在起草平台建设初步方案。④219个城建重点项目开复工率60%,低于计划进度10个百分点。⑤拆除、整改、没收各类违法建设67.69万平方米,约占违法建设总面积的32.4%,未达到二季度末完成违法建设总量35%的治理目标。对上述未达到要求的重点工作,各责任单位要深入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迎头赶上,整改落实情况要于8月15日前以正式文件报市政府督查室,并在政府门户网站予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