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烟台第16个防空防灾警报试鸣日,预先报警、空袭报警、灾情报警、解除报警四种警报声先后响起,全市2000余市民参加疏散演练。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市人防办将在全市所有社区按每年20%的比例分期分批逐步开展疏散演练,目前六区已设有30余处应急避难场所、100多万平米防空地下室。
每家都该有个防灾应急背包
“市民不仅要具备防空防灾意识,还要有基本的应急常识,对一些应急疏散及避难场所有所了解。” 市人防办指挥与法制宣传科科长林镇强说。
应急避难场所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项灾民安置措施,是现代化大城市用于民众躲避火灾、爆炸、洪水、地震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安全避难场所,主要包括:人防疏散基地、人防工程、公园、绿地、体育场、操场、广场等。
目前,烟台市已在主城六区分别建设了市体育公园、滨海广场、南山公园广场、毓璜顶公园广场、文化广场、芝罘区体育场、莱山区生态广场、牟平区沁水河公园、福山区河滨广场以及宾馆、学校部分广场、人防工程等30余处应急避难安置示范场所。
“应急避难场所还包括人防工程,六区有100多万平米防空地下室作为应急疏散之用。”林镇强说,我市各类避难场所均设有各类应急功能区,配套了应急救助设施、储备应急物资。
据林镇强介绍,每个家庭平时都应有防灾应急计划,以便在紧急突发灾难面前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比方说准备防灾应急背包。
地下停车场可兼做地下防空室
记者调查发现,在防空防灾中市民最关心如下几个问题: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市民该到哪躲避?怎样找到这些地方?在避难时市民该注意哪些事项?
据市人防办工程管理科科长宋建华介绍,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城市的新建民用建筑,都应修建暂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比如,很多建筑的地下停车场都兼有地下防空室的作用。防空地下室的用途除了人员掩蔽外,还有物资储备、医疗救护等其它功能。
“到哪里去?谁来管?怎么走?”不少市民询问:当听到防空防灾警报后怎样才能快速进入人防工程?
对此,宋建华表示,市民要尽快进入人防工事,除做好行动准备和防护动作以外,还要做到:服从工事负责人的疏导,不停留、不拥挤、不吵闹;背背包、不夹包、不提包;抱小孩、不牵小孩走;无灯时,要腾出右手,靠右侧探摸、快速进至工事安全区。
据悉,我市从2009年起每年都组织开展一定形式的防空防灾演练活动,2010、2011年在全市各个县市区都选取了部分社区开展社区人口疏散演练。“十二五”期间,市人防办将在全市所有的社区按照每年20%的比例分期分批逐步开展,以使绝大多数社区和越来越多的群众都会有机会参与到人口疏散演练中来。
防灾应急背包里该装啥?
专家介绍,一般来说,防灾应急背包最好有预警色,可防水防尘,有夜光条。
包中主要物品应该有———
身份证、工作证、信用卡、现金、钥匙等证件类物品;
瓶装水、洁净食物等应急食品;简单的卧具、衣服等服装;
口罩、防护手套、简易防护面具等防护性器具;
纱布、毛巾、急救药品等救护工具;手机、收音机、电池、地图、防空防灾手册等求生信息工具。
应急包的物品要定时更换,以避免过期,特别是食品和饮用水。
专家同时提醒,应急包如果平时藏在不起眼的地方,真正需要时肯定不好找。
因此,平时就要把它们放在某一固定并且容易拿到且安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