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山区公开193名部门领导手机,畅通干群沟通渠道;居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年30元提高到45元;加快旧村改造,全年旧村改造和房地产开工面积17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70万平方米……莱山区关注民生,打造服务型政府,建设富裕、文明的和谐莱山。日前,记者走进莱山,感受莱山人的幸福生活。
完善治安防控
打造平安莱山
5月31日下午,记者来到莱山公安分局110指挥中心,值班民警正通过先进的监控系统对全区各条道路、路口实施实时监控。期间,一辆外地来烟车辆因迷路而报警求助,民警仅根据车主提供的附近一根路灯杆编号,便迅速锁定了车辆所在的位置,并通过路口的监视装置,引导车主转上绕城高速。民警简练、迅速的指引赢得了车主的好评。
据了解,莱山区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了技术一流的110监控指挥中心,为打造平安莱山奠定了坚实的物防技防基础。目前莱山新建小区全部安装电子巡更、电视监控、周界防范等智能化防范设施。镇级全部依托派出所建立治安监控中心,辖区内各高校建立了高档次治安监控系统,金融系统营业网点全部安装电视监控和自动报警系统。在人防上,莱山坚持警力下沉、屯警街面,建立了38个社区警务室;区财政拨出专款,新增购24辆治安巡逻车;并加强建设群防群治队伍,区治安巡逻大队、物业保安队、看门望锁队等群防群治队伍达1400多人。完善的硬软件环境,有效地震慑了各类犯罪行为。
在此基础上,2007年莱山区在全市建立了第一个警民联调工作室,将基层调解和治安管理有机结合,创新了矛盾调处机制。今年四月份,又在莱山镇和解甲庄镇的两个村分别依托警务室,推广建立警民联防联调工作站,将不同性质的案件进行甄别、分流,根据案件性质分别处理。属于治安案件的,由公安民警调处;属于民间纠纷的,由人民调解组织调处,为群众打造了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莱山区首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区”称号。
公开现金收支
规范村级管理
记者在莱山镇东沟村采访期间,村委会前面的一面公开橱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村委会将上月村委每一笔支出详细公示,每一笔钱的去向、数额清晰可见。莱山镇村级财务“委托代理”结算中心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该镇辖属31个村全部实行了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对各村账目实行电算化管理,对财务进行微机记帐;现金收支公开榜在镇统一制作的各村公开栏中逐项逐笔公布;在日常管理中,各村收入款全部纳入结算中心银行专用帐户管理;建立“公务费”台账,控制各村“公务费”支出额度;征占用土地补偿款设立银行专户,对分配使用加强监督管理;村级印章经民主程序委托结算中心集中管理,由村民民主决策使用,保障了村级资产资金运用的合法性、合理性。
据了解,为了规范村级管理,莱山区先后出台了村级公务费、通讯费、交通费管理、财务委托代理、经济合同管理、印章管理、统筹发放经济薄弱村干部工资补贴、土地资金管理、旧村改造管理、村级集体企业财务管理等8项制度,有效规范了村级工作秩序。去年莱山全区118个村(居)实行公务费限额管理后,公务费支出由上年的829万元减至420万元,同比下降49.3%。
打造服务型政府
五项措施落实处
今年5月4日,莱山区召开了第二次群众工作会议,莱山区委、区政府围绕打造服务型政府,着力推进亲民、惠民、便民、安民、乐民五项工程。
亲民———公布“一把手”电话。莱山区将区直部门的400多项职能,区直各部门、驻区各单位的284项服务群众的意见及193名领导班子成员的联系方式,通过《莱山政务》专刊印发给群众,同时在政府网站、办公网上进行公布。区里还确定定期组织区镇村三个层面的干部与群众直接对话,协调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这样一来,群众对各部门承担的什么工作、提供哪些服务、服务的标准、办事找哪些干部等问题一目了然,通过面对面交流沟通,架起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莱山区委组织部研究室纪照宇主任介绍,莱山区积极推进包村联户制度,实行部门包村,进一步强化相关制度落实,使各部门和广大干部成为村情民意的“调查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富民强村的“服务员”和矛盾调处的“调解员”,实现干群之间的“零距离”联系。
惠民———推进“民生六有”。“莱山区坚持把发展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靠发展创造更多财富,把财力更多地投向民生。”莱山区民政局孙海鹏副局长告诉记者。
“民生六有”分别为:一是“劳有所得”,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以重点项目为总抓手,按照第三产业膨胀总量,第二产业提升质量,第一产业突出特色的思路,鼓励群众以创业促就业,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加快构建就业服务体系,使失地居民、“4050”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尽快实现就业再就业,年内帮助300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二是着眼于“学有所教”,加快学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推进莱山一中、永铭中学现代化名校创建和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加大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全区无一名学生因贫困失学;三是着眼于“病有所医”,完善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加快凤凰山医院规划建设和两镇卫生院改造,年内再建成40处村级规范化卫生室。将居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年30元提高到45元,年内全区村居参合率达到100%;四是着眼于“住有所居”,打造最适宜人类居住城区。加快旧村改造,全年旧村改造和房地产开工面积17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70万平方米;五是着眼于“老有所养”,健全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研究出台老年人补贴政策,解除老年人的后顾之忧。抓好五保供养工作,对分散供养的全部签定供养合同,年内确保达到应保尽保;六是着眼于“困有所救”,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今年将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1000元提高到1400元,将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280元提高到320元,确保困难群众均都得到有效救助。
便民———手续办理“零障碍”。“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莱山区纪委副书记隋松臣告诉记者,便民就是要求所有的干部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事就是自己事”的理念,从一个笑脸、一把椅子、一杯开水等细节入手,为群众提供便利。严格实行首接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对群众办事需要履行的手续、提报的材料、提供的证件,主动告知、一次讲清,努力实现手续办理“零障碍”。
安民———加强治安治理。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重点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和严重刑事犯罪,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安全感。”莱山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田源表示。
乐民———丰富精神生活。“突出抓好区文化公园建设,加快文化大院建设,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农家书屋和农村电影放映等工程建设。”莱山区文化局局长林荣胜介绍,目前莱山区已落实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建设奖补资金41万元;落实农村电影放映补贴资金33万元,提前两年达到每村每年放映12场的目标;投入30多万元,1258个城乡低保户看上了有线电视。同时莱山区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伍扶持制度、镇村文体辅导员和文体骨干培训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