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比较干燥,特别是冬季家里使用了暖气,室内就更干燥了,晚上睡觉都能感到鼻孔和噪子发干。同样在南方的家庭也越来越多地使用空调、电暖器等取暖设备,室内的湿度也在大大降低。空调取暖造成局部环境空气干燥,空气不流通,质量差。空气干燥使人的呼吸道黏膜功能和纤毛运动能力下降,使呼吸道抵御疾病能力降低,增加罹患呼吸道感染的机会。有专家认为,冬季医院里就诊感冒、哮喘和各种呼吸道病变的患者,50%是由于环境湿度太干燥引起的。
正常情况下,病毒和细菌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常吸附在比它们大数倍的浮尘上。粒径在0.3微米左右的浮尘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可通过呼吸进入人体,长期积累,导致严重的病变。空气干燥导致尘土飞扬,使夹带病菌的尘埃被吸入呼吸道,引发呼吸道感染,还有利于一些病毒、细菌生长繁殖。日本学者的调查表明:适宜的环境湿度能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的存活。环境湿度低于35%时,流感病毒的存活时间超过24小时;环境湿度高于50%时,流感病菌的存活时间不超过10小时。因此只要适当提高环境湿度,将环境湿度控制在50%以上,就可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的存活,防止病毒侵袭。因此,许多消费者称预防流感的有“三大法宝,即注射疫苗、锻炼身体、空气加湿。
相对湿度(又称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量与相对压力下的饱和水蒸气量之比;习惯上用%RH表示,如45%RH。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总是混有水汽的。水汽占空气的比例随着温度的不同而不同;温度越高空气吸收的水汽越多,这也就是为什么使用“相对湿度”这一概念。冬季,室外的冷空气进入室内,被加热到室内适宜的温度,同时,它的相对湿度也随之下降,要在室内保持健康的环境湿度,这就需要人工的方法将水或水汽加入到空气中,这就是空气加湿。
日本医学与自然环境的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了气温与湿度,特别是相对湿度与流感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还有专家研究,周围环境湿度在18℃—25℃,相对湿度在45%RH至65%RH时,人的身体感觉最好、最舒适。而环境湿度在55%RH至65%RH时,最有利于抑制病菌、病毒,被称之为“健康湿度”。但是在我国北方,冬春季节大多数时间处于“健康湿度”值以下,室内平均湿度只有15%RH,120个供暖日里,仅有2·5天能达到“健康湿度"。
空气加湿的方法有很多,如擦地、在室内放水盆、暖气上放湿毛巾、地上泼水等,尽管人也会感到室内潮潮的,可这些方法不是很科学。这些方法的缺点是:湿度保持不恒定;湿度保持时间短;水滴比较大,对呼吸道不能起到有效的湿润作用,对婴儿的呼吸道黏膜的保护没有太大的意义。最科学的方法还是利用空气加湿器。
加湿器主要有三种,一种是超声波加湿器:采用超声波高频振荡,将水雾化为1~5微米的超微粒子,扩散至空气中,从而达到均匀加湿空气的目的。第二种是纯净加湿器:除去水中杂质,再经过净水洗涤处理,最后将纯净的水分子送到空气中,从而达到加湿空气的目的。第三种是电热式加湿器:是用发热体将水加热至沸点,产生水蒸气并释放到空气中进行加湿,是最简单的加湿器。三种加湿器都可以为作为您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