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发布会 > 文字实录

2024年1月23日“立足新起点 开创新局面”主题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日期:2024-01-23      来源: 市政府办公室

字号:

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1月23日举行“立足新起点 开创新局面”主题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邀请了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增贵;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马超;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划师耿鲁平,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新闻办主任 宫海涛: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我们继续召开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是“立足新起点、开创新局面”主题系列第三场发布会,主要向大家介绍《烟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本场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增贵先生;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马超先生;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划师耿鲁平先生。

下面,请刘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增贵:

各位媒体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国土空间规划是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2023年10月31日《烟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正式获批实施,将为全面提升烟台市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有力的支撑保障。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规划》的相关情况。

第一,《规划》编制的背景和过程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要求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牵头组织规划编制,聘请高水平技术团队,围绕空间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战略、生态保护修复、国土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布局、乡村振兴等关键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依法依规完成社会公示、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工作,形成规划成果,最后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

第二,《规划》的范围与期限

规划范围分为烟台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其中,市域包括烟台市行政辖区内的全部陆域和海域,陆域面积1.3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16万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包括烟台市辖区范围内城市建成区及规划扩展区域,陆域面积1167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第三,《规划》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首先,我介绍一下规划的目标愿景。规划以“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为发展愿景,将烟台2035年发展目标明确为“跃升成为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2050年,发展成为“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全面建成享誉世界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强市。城市性质确定为“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国家海洋经济大市与制造业强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清洁能源示范城市,宜业宜居宜游的品质城市。

在规划内容上,全篇共14章。主要涵盖七个方面内容:一是明确城市目标愿景、城市性质与职能,提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二是科学划定“三区三线”,优化细化主体功能区,明确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的具体规划要求,构建主体功能明确、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新格局。三是全面统筹陆海功能,合理配置岸线功能,优化海洋规划分区,明确海岛利用方向,科学保护与开发海洋资源。四是强化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活化利用,体现多元文化特色。发挥山、海、河、岛等自然资源优势,塑造魅力景观。五是完善综合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立安全韧性的支撑体系。六是优化中心城区空间格局,完善城市功能,科学布局产业、居住、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用地,提升城市品质。七是积极融入区域格局,承接上级规划指引,强化县级规划传导,做好规划实施保障,全面提高空间治理能力。

下面,我重点介绍一下本次规划的特点。

一是突出生态优先。烟台地处鲁东低山丘陵地区,是胶东半岛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山东省两大生态绿心之一,有着极其重要的生态功能。为提升全市生态保育水平,《规划》在“双评价”基础上,划定了5000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其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500平方公里,海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500平方公里),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此外,《规划》识别了其他生态保护重要性较高的空间,以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的方式进行管控,形成蓝绿交织的生态网络,充分保障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二是彰显山海城市特色。烟台中心城区自然本底条件优越,山、海、河、岛、城交相辉映。《规划》结合地形地貌特征和带状城市空间特点,以天然河流、山体和绿带分隔,形成多组团、多中心的带状组团城市空间结构;拓展东西两翼,贯通南北山海,构建多条山海、河流通廊,塑造“山耸城中,城随山转,海围城绕,城岛相映”的城市总体格局,体现山海交融的城市特色。

三是加强陆海统筹。注重发展和保护相协调,重点对岸线、海洋、海岛进行细化分类,提升自然岸线比例,科学划定海岸建筑核心退缩线和一般控制线,明确管控举措,突出功能引导,构筑和谐多元的陆海空间。深度挖掘陆海岛自然优势和人文资源,打造特色景观节点,整合串联文旅要素,打造国内一流的滨海黄金旅游带。强化陆海空间联动,合理衔接陆海功能,完善岸线配套设施,促进海域立体化利用,为渔业生产、海工装备、临港经济等优势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积极推动港口布局优化、错位发展,科学设置进港铁路、公路、快速路,推进陆岛航运工程建设,构建陆海联运新格局。

四是坚持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本轮规划中,国家对土地增量规模进行了严格控制,至2035年全市新增可建设用地规模仅270.8平方公里。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深度挖潜城市发展空间,将成为保障项目建设、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规划》合理控制各区市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科学引导有限的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向开发利用效率较高的重点地区集中。建立完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相关政策、机制、标准,积极推动批而未用、闲置土地活化利用,至规划期末,将挖潜盘活闲置用地86.49平方公里;持续调整优化城镇用地结构布局,大力推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加强工矿废弃地复垦,至规划期末,整理城镇工矿建设用地43.25平方公里,不断提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下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重心,锚定“2035年跃升成为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发展目标,深入研究湾区城市发展特点,持续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快推进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完成中心城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编制,科学统筹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以前瞻思维做好规划引领,以专业精神做好规划服务,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贡献更多规划力量。

相关情况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新闻办主任 宫海涛:

感谢刘局长的全面介绍。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名称。请大家举手示意我。

烟台日报:

《规划》明确了烟台的城市性质,能详细介绍一下这方面情况吗?

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 马超:

《规划》是从历史传承、世界眼光、区域职责、烟台特色和市民期许五个维度出发,确定了烟台的城市性质为:“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国家海洋经济大市与制造业强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清洁能源示范城市,宜业宜居宜游的品质城市。

自春秋时期开始,烟台就承担着我国内外沟通枢纽的重要职责,在国家沿海开放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烟台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对外口岸,是与东北亚地区海外交流的战略要冲。同时,烟台也是我国连接南方与京畿地区的转运枢纽。烟台历史上就一直在起着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的作用。

烟台是传统的海洋经济大市与制造业强市,是北方工业十强城市之一。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国家层面就已经明确在重点培育的国家级海洋产业集群中,烟台是重点支持城市。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中,也明确了要加快提升济南、青岛、烟台核心地位,形成“三核引领、多点突破、融合互动”的新旧动能转换总体格局。

烟台历史悠久,仙道文化、红色文化、开埠文化、海洋文化源远流长,独具魅力,是全国少数拥有两个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

烟台市拥有丰富的核电、风电、LNG资源,在《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山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中,都对烟台未来在清洁能源方面提出了新的示范要求,烟台清洁能源占比越来越高。

至于宜业宜居宜游的品质城市,这个更容易理解。烟台生态本底条件优越,山、海、岛、城交相辉映,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极佳,被誉为国家首批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烟台依山傍海,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避暑和休闲度假胜地。《规划》通过对烟台市民的问卷调查得知,市民们普遍认为烟台是一个宜业宜居宜游的城市。

凤凰网:

“三区三线”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三区三线”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烟台市“三区三线”是如何划定的?

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划师 耿鲁平:

“三区三线”划定是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首要工作,也是核心工作。“三区”是指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和城镇空间,“三线”是指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三区三线”的划定,是从源头上保护好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科学确定城镇空间的重要手段。在“三区三线”划定过程中,先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最后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科学有序、统筹布局农业、生态、城镇空间。

永久基本农田,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施永久、特殊保护的耕地。全市规划划定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69.1万亩。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规划将自然保护地、国家级公益林、饮用水源地等重要生态空间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本次规划生态保护红线面积5000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内的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外,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

城镇开发边界,是在一定时期内因城镇发展需要,可以集中进行城镇开发建设、以城镇功能为主的区域边界,涉及城市、建制镇以及各类开发区。规划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为1469平方公里,在城镇开发边界内进行建设,实行“详细规划+规划许可”的管制方式,城镇开发边界外原则上不得进行城镇集中建设。

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将助力烟台加快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烟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1398年设立了奇山守御所,1861年开埠通商,《规划》在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方面都有那些举措?

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划师 耿鲁平:

烟台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遗存丰富,名胜古迹众多,近代建筑街区特色鲜明,城区传统风貌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规划》系统构建了历史文化保护格局,明确了保护控制要求,坚持以用促保,推动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

历史文化保护方面,重点保护:1.体现明清海防体系建设、体现近代开埠通商的历史街区和遗址;2.体现城市风貌特色和特征的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区和历史建筑;3.体现海防文化、开埠文化、海洋文化、宗教文化、工业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的文物、历史村落和工业遗产。

《规划》通过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将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作为重要管控线,严格管控各类建设活动,严格控制历史街区和视线通廊内的建筑高度。

历史文化利用方面,结合城市更新,按照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的原则,逐步疏解历史街区周边的工业、仓储物流功能,布局具有历史风貌特色和传统文化内涵的城市功能。历史街区内规划引导发展文化创意、商业服务等与历史保护和文化传承相适应的产业,烟台山、朝阳街、奇山所城等历史文化街区根据各自特色,活化利用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形成类型多样、功能丰富的历史文化展示空间,传承烟台开埠、海防文化。

中新社:

《规划》已获得省政府审批,如何保障规划实施?

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 马超:

为落实“多规合一”,充分发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顶层作用,《规划》通过加强规划指引和传导、建立规划实施和监测评估机制,进一步保障规划的实施性和落地性。

加强规划指引和传导。对下辖区市进行规划指引,强化刚性管控指标的分解落实。对各区用地布局进行引导,指导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明确专项规划编制清单及核心编制要求,确保下级国土空间规划服从上级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项规划、详细规划服从总体规划,实现规划有效传导。

强化技术支撑保障。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提升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对国土空间规划目标和指标落实情况、强制性内容执行情况等内容进行定期体检评估,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常态化机制,及时发现城市发展中的问题短板,为规划编制和决策做参考。

完善规划实施工作机制。坚持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加强规划与用地政策融合,保障项目落地实施。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协作,推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部门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实施计划相衔接,确保“多规合一”。建立健全规划公众参与制度和技术体系,推行全过程、全方位、多途径的公众参与规划模式,提高公众参与意识,推进规划编制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新闻办主任 宫海涛:

感谢马局长,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各位记者朋友!

烟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城市空间发展的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全面提升烟台市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希望大家围绕今天发布的内容,把《规划》里专业的内容讲清,特色的地方讲透,为我市2035年跃升成为“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这一目标营造浓厚氛围,创造有力条件。

大家如果还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会后可以联系背景材料里提供给大家的联系人。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3位发布人,谢谢记者朋友们。

相关文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