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索引号: 113706000042599924/2021-38151 成文日期: 2021-02-25
发布机构: 市发展改革委 组配分类: 文字解读

文字解读丨 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有关情况

日期:2021-02-25      来源: 市发展改革委

字号:

        一、“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和总体把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

(一)编制过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专门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自2019年5月起,先后经历了重大课题研究、明确基本思路和主要框架、起草草案、征求意见和衔接、报批审议等环节。

围绕起草《规划纲要》,市政府组织市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单位开展了大量工作。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扎实开展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围绕烟台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关键性问题,先后开展了60项重大课题研究;起草完成了规划基本思路;组织谋划了一批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和重大政策,积极对上衔接,争取更多烟台元素纳入国家、省规划盘子;组织多次市内外调研,充分摸清我市发展现状,吸收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做法,反复论证修改完善《规划纲要》。二是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形成规划编制合力。在编制《规划纲要》的同时,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同步开展了42项市级重点专项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期间,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多次听取各类规划编制情况的汇报,多次赴各区市、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实地调研,既为夯实《规划纲要》内容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规划纲要》后续落地提供了坚实保障。三是开门问计汇聚众智,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建议。《规划纲要》框架结构、内容安排以《中共烟台市委关于制定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依据,期间,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企业家、经济社会领域和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学者等多次座谈会。在市级主流媒体、门户网站、手机客户端开设“建言‘十四五’”专栏,开展网络问策。通过开展座谈会、网络问策等多种渠道,先后收集意见建议700余条。《规划纲要》成稿后,呈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同志审改,同时在全市范围征求意见建议。2020年12月21日、2021年1月6日和2月20日,《规划纲要》分别经市政府第77次常务会议、市委第210次常委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经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并获得批准。

(二)总体把握。《规划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中央、省委和市委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系统观念,着力增强发展的支撑性、协调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可持续性。注重做到“六个坚持”:一是坚持继承和创新,接续推进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市、宜业宜居宜游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建设,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二是坚持落实上级要求和发挥地方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不断提高政治站位,领会精髓要义,按照顶层设计,逐项对标对表,既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又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坚持全面规划与突出重点相协调,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科技创新、现代产业体系、数字化转型、区域协调等重点领域集中突破,明确科学务实的有效路径,确保规划既高瞻远瞩、又务实管用;四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聚力破解发展难题,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提出一系列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政策举措;五是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为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塑造安全环境;六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共同富裕,把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作为“十四五”增进民生福祉的首要任务。如聚焦住房、老旧小区改造、养老、交通出行等问题提出了一批更有温度的民生举措。

《规划纲要》系统擘画了我市未来十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二、“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纲要》采用章节结构,共分三大板块,16章65节,约6.5万字,规划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到2035年。

第一板块为总论,包括第一、二两章,主要总结“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研判形势;明确了到2035年基本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市;未来5年全市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元台阶,不断巩固在全省“三核”城市中的地位,基本建成“四个城市”的总体目标、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二板块为分论,包括第三至十五章,总体上按照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来组织,分领域阐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13项战略任务:一是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深入实施科教强市、人才兴市战略,集中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实现企业创新主体数量与质量“双提升”、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双突破”。坚持人才先导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二是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聚焦高端化工、生物医药、海工装备等九大制造业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集约化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打造新兴产业“创新谷”。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公共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实施数字烟台战略,着力增强数字基础设施支撑,培植壮大数字经济,提升数字政府治理和信息惠民服务水平,打造数字经济聚集地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杆。四是立足扩大内需,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立足融入国内大循环,继续扩大有效投资,充分激发消费潜力,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增强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以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和智能化为导向,加快形成系统完备、适度超前、协同高效、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五是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要素市场、国有企业、财税金融、“放管服”等各重点领域改革,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全方位构建有利于现代化强市建设的制度体系。六是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实施新一轮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抓住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欧投资协定机遇,争创省级“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高质量开展“双招双引”,深化与日韩地方经济合作,提升国际经贸合作水平,打造“四园两区”开放平台,努力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七是优先发展农业农村,谱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烟台篇章。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振兴”协同发力,提升农村组织化、农业产业化、农民收入多元化水平。粮食生产要坚决稳住,农村基础设施短板要加快补齐,乡村治理要不断完善,农业企业要大力发展,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推动乡村面貌有大的改善。八是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心城区要从“沿海发展时代”跨入“海河联动发展时代”,推进市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县域发展要全面提速,形成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新局面。高质量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等战略部署,在全面融入国家、省区域战略中提升烟台城市能级。九是坚持陆海联动,提升经略海洋水平。坚持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地,在发展海洋经济上闯出新路,统筹推进重点港区建设,全面建成海洋牧场示范之城、海工装备制造之城、海洋旅游品牌之城和海洋环境优美之城。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港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山水林田湖草等多种形态有机融合的绿色生态空间,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方式,持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烟台样板”。十一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胶东文化特色城市。坚定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让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永驻烟台。十二是增进民生福祉,共建共享美好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分别从增加居民收入、稳定和扩大就业、发展高质量教育、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十三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烟台。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各行业领域隐患排查和综合整治,着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坚决遏制各类事故发生。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实现居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祥和、城市长治久安。

这一板块增设了6个专栏,确保各项重点任务有量化指标,有过硬措施,有项目支撑。

第三板块为结尾,即第十六章,主要阐述提高党领导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共同奋斗、抓好规划组织实施等内容。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