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岗直通车”护航1.4万人复工 | ||
|
||
“返岗直通车”护航1.4万人复工 企业迎“及时雨”产能有效恢复,“烟台经验”将全省推广
2020年03月18日
疫情防控至今,市人社部门“点对点”推进返岗服务,着力保障企业安全用工。目前,全市已累计组织121家企业,发车745辆(其中飞机2班次,专列车厢2个),赴省内多个地市和河南、河北、黑龙江、四川、云南、陕西等10余个省份,接回员工1.4万人。
“人等车”变“车等人”
企业积压订单有效缓解
针对部分重点工业企业、外资企业外地员工返岗难问题,我市立即行动,2月19日在全省率先开通“返岗直通车”,制定出台工作流程、防疫措施。对企业包车费用,市级财政按50%的比例给予补贴。根据企业和员工需求,适时调整直通车运行方式,提前向返岗、招聘员工较集中的区域派出车辆,变“人等车”为“车等人”。
“复工复产之初,我们企业的开工率不足40%,而春节后各方订单激增,持续产能不足造成订单积压,我们和客户都很焦急。”中宠股份后勤保障部负责人臧真鹏告诉记者。“我们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熟练工的需求尤其迫切,而公司的熟练工多数在外地,都是在公司连续工作5-10年的老员工,日常生产的平均绩效,是新招员工的6-8倍,对复工后产能恢复格外关键。”
截至目前,中宠股份一共开行了41辆点对点的员工返岗直通车,总共接回员工799人,省外员工以河南、黑龙江、吉林为主,省内员工以菏泽、济宁、泰安、聊城等地为主。“现在,公司的开工率在91%左右,达产率在90%左右,年后订单挤压的情况已经得到了很好的缓解,基本上可以正常完成订单的交付工作。”臧真鹏说。“外地员工乘坐直通车返岗后,公司全部按照各级部门要求,执行相关隔离政策,目前所有返岗员工都已经复工,情绪稳定,工作效率正常,车间生产工作也基本恢复正常开工要求。感谢市委、市政府、市人社部门,这趟‘直通车’,对我们正是‘及时雨’!”
大巴“直通家门”
返岗员工少奔波
2月19日下午2点55,经历9个多小时、700余公里长途跋涉,我市首趟返岗直通车驶入济宁市鱼台县鱼城镇,在镇政府门口等候多时的中宠股份员工刘小华一家三口,成为首批登上“返岗直通车”的乘客:“往年初七是我们返岗的日子,但得先坐大巴到济宁,再坐动车到烟台,最后下车坐公交到单位,一趟下来,将近12个小时。”
2018年,刘小华跟随来烟务工已经三年的丈夫,一道进入中宠股份,成为生品加工流水线上的一名操作员。“封村”之后,几乎与外界隔绝的两口子,只能通过微信联系工友,询问恢复上班的相关情况。“省际班车停了,火车票买不到,别提有多着急了。现在能直接在家门口坐车返回烟台,既安全又方便,真是太好了!”
3月2日上午,威青高速海阳收费站迎来海阳市首辆“返岗直通车”,经过对乘客的健康证进行一一登记检查、测量体温后,大巴车正式进入海阳市区内。经过800多公里的路程,19名安徽籍务工人员正式返回海阳。“在家里正发愁怎么才能回来上班。没想到政府和企业这么贴心,还安排专车来接我们返岗,一路上安排的也很周到。”原本计划2月16日启程的安徽籍返岗工人李小龙,下车时仍难掩欣喜。而从昇和食品有限公司提出申请,到员工返厂,前后仅用了3天时间。
实行“点对点”对接
“烟台经验”全省推广
为确保“返岗直通车”安全运行,顺利通关,我市“返岗直通车”出发前除对车况进行严格检验外,除去还将营运证明、检车证明、包车合同、通行证等全部备齐,便于迅速通行、节省时间。而在防疫保障上更是细致入微。“发车之前,我们用酒精对车门、扶手、座椅靠背、窗户进行了反复擦拭,对车内地板和压槽用84消毒液进行清洗。为确保上车的外地烟企员工安全登车,上车之前必须用浸泡过消毒液的湿布擦拭鞋底、并佩戴鞋套。”多次随“返岗直通车”往返的交运集团半岛国际旅游汽车有限公司营销处副主任崔文娜告诉记者。
“接到上级指令后,我们迅速开展行动,调配公司优秀驾驶员,在出发前对驾驶区域及行李舱区域进行全面消毒和车辆安全检查。”烟台交运集团海阳运通运输有限公司副经理韩宁说,“同时,在车辆后排设置安全隔离区,在行车过程中,工作人员每隔两小时便会进行消毒。”
同时,市人社部门有序组织我市农民工外出,按照外出务工地要求进行对接,协调提供健康证明,先后与浙江宁波、山西朔州等地开展协作。牟平区仙坛股份公司包机接123名云南籍员工返岗;与我市对口扶贫的重庆巫山县开展劳务协作,为首批24名贫困劳动力来烟就业提供包机服务。省委经济运行应急保障指挥部专题发文,在全省推广烟台经验做法。YMG全媒体记者 杨健 |